田野里的“救急行动”
当日8时,花园台村的菜田已热闹起来。成片的甘蓝饱满诱人,本该是丰收的喜悦景象,却因销路受阻成了村民的心头病。“再卖不出去,这些菜就要烂在地里了,村民半年的辛苦就白费了。”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国良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国梁焦急地说。
当得知花园台村的甘蓝滞销的消息后,爱心企业刘家寨鹏程农贸市场购买了10万公斤甘蓝和菜瓜,他们将这些菜送进社区、爱老幸福食堂,献出一份爱心。
刘家寨鹏程农贸市场党支部党员的到来,给这片田地注入了活力。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挑选成熟的果实,有的快速装袋,有的则忙着将装满的菜筐搬到地头的货车上。“甘蓝要轻拿轻放,别蹭掉了表皮的白霜,这样看着更新鲜。”有种植经验的村民不忘提醒大家。很快,采摘人员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汗水浸湿了衣背,但没人停下手中的活。
“一、二、三,起!”几名小伙合力将一筐筐甘蓝抬上货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近4000公斤甘蓝与1000公斤菜瓜被整齐地码放在车厢里,原本空荡荡的货车被塞得满满当当。
居民领到爱心菜
10时40分,满载爱心的蔬菜车缓缓驶入城中区礼让街街道长江路社区和解放路社区。车刚停稳,早已等候在发放点的居民们便围了上来,“听说这是花园台村的菜,我前两年买过,特别新鲜。”“这下不用去菜市场了,家门口就能领到新鲜菜,真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社区工作人员与刘家寨鹏程农贸市场工作人员迅速搭起临时分发点,将菜筐一一打开。青绿的甘蓝、翠绿的菜瓜,引得居民们啧啧称赞。“来,张阿姨,您拿个大袋子,多装点甘蓝回去做腌菜。”解放路社区副主任王生强笑着给老人递过袋子,还不忘传授保存技巧。
领取现场井然有序,环卫工人、楼长、网格长、低保户自觉排起长队,每人按需领取,没人争抢。68岁的马守平接过甘蓝,激动地说:“感谢西海都市报社和爱心企业,我老伴就爱吃凉拌甘蓝,前几天还念叨着呢。这些菜看着就新鲜,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马守平特意把西海都市报当天的直播转发到朋友圈,让大家都知道这暖心事。
现场还有居民自发帮忙维持秩序,有人回家拿来多余的袋子,有人主动帮行动不便的邻居拎菜,社区里弥漫着互助友爱的温情。
不到一个小时,甘蓝和菜瓜已分发完毕。76岁的汪素华提着刚领到的甘蓝和菜瓜,对着镜头笑得灿烂。
爱心菜送进居民家
午后的阳光渐渐变得炙热,长江路社区工作人员带着精心挑选的甘蓝,敲开了3户困难家庭的门。
“彭奶奶,我们给您送菜来了!”在独居老人彭秀英家门口,社区工作人员轻轻喊着。“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我刚吃完了爱老幸福食堂可口的饭菜,又收到了你们送的爱心菜,我可真是太幸福了。”彭秀英激动地说。
今年80岁的彭秀英是独居老人,她体弱多病,是社区低保户。看着西海都市报社联合爱心企业为她送来的爱心菜,老人握着西海都市报社主播的手,反复说着感谢的话。
随后,西海都市报直播团队和长江路社区工作人员又前往辖区困难家庭李小琴和魏红岩家中,把爱心菜送给他们,两位居民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场从田野到社区的爱心接力,不仅解决了菜农的燃眉之急,更让社区邻里间的情谊在新鲜蔬菜的传递中愈发浓厚。正如刘家寨鹏程农贸市场总经理程建华所说:“一部分滞销的菜卖出去了,居民的菜篮子满了,困难家庭的心里暖了,这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呼吁更多爱心企业来助农
当日的活动,西海都市报全媒体平台进行直播,近3万名网友收看了直播。很多网友都在为活动点赞,好评如潮,也有一部分网友在直播间询问如何能购买到城北区花园台村的甘蓝。
对此,西海都市报《西海公益》栏目与“记者帮”工作室将开启一场爱心接力,呼吁更多的爱心企业来帮助花园台村的农户,购买他们滞销的新鲜甘蓝。“目前,还有近70亩地的甘蓝没有销路,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单位来帮助农户,帮助他们打开销路。”李国梁说。
西海都市报在此呼吁广大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及市民积极参与,或通过批量采购、订单合作等方式助力,或帮忙拓宽销售渠道,为菜农送去实实在在的帮助。
爱心接力参与电话:1859710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