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母亲的河·肿瘤防治公益项目”落地西宁
助力提升青海妇科肿瘤防治能力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王静怡    发布时间:2025-08-11 08:17    编辑:管理员         

  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基层妇科肿瘤防治能力,推动区域医疗资源整合与同质化发展。8月8日,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主办、青海红十字医院承办的“母亲的河·肿瘤防治公益项目”西宁站启动会暨青海省妇产科质控中心妇科肿瘤规范化培训会在青海红十字医院成功举办。

  公益力量落地高原

  精准诊疗破解基层困境

  启动仪式上,白求恩基金会为青海红十字医院授予“项目合作医院”牌匾,并为青海红十字医院肿瘤科大科主任张宽颁发“西宁站项目组长”聘书。同时,西北妇科肿瘤及近距离放疗协作组同步授予青海红十字医院“协作组成员单位”牌匾。这标志着青海省在妇科肿瘤精准诊疗与远程协作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母亲的河”项目通过衔接国家“两癌”筛查项目,秉持“拯救一个母亲,挽救一个家庭”理念,为符合援助条件的乳腺癌/宫颈癌患者提供救助,推动“两癌”筛查与后续诊治、救助服务的有效衔接,促进早诊早治、应救尽救。省卫生健康委领导指出,该项目通过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为基层提供技术指导、人才培训与公益救助,高度契合青海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目标,将有效提升肿瘤放射治疗能力,降低群众就医负担。青海红十字医院院长表示,“母亲的河”项目如暖流注入,带来顶尖专家资源与跨区域协作平台,让优质医疗服务直达患者家门口,将有效缓解高原女性“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医院将全力当好东道主、践行者和传承者,全力保障项目实施,积极推广规范化诊疗技术,并传承公益精神,守护高原女性生命健康。

  顶尖专家云集

  前沿技术“下沉”高原

  会议汇聚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俊杰教授、江萍教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李莎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邹丽娟教授等国内妇科肿瘤与放射治疗领域的一流专家,聚焦“肿瘤重离子治疗”“宫颈癌免疫治疗”“后装治疗质控与规范”等前沿议题,通过专题报告、病例剖析和互动讨论,与青海及周边市县百余名基层医护人员分享了最新诊疗理念与实用技术。

  “学术+公益”创新融合

  织就区域健康守护网

  此次活动采用“学术+公益”创新融合模式,不仅是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更是“技术下沉”的创新实践:通过规范化技术培训填补区域诊疗短板,依托专家“传帮带”机制强化本地人才队伍建设,并借助西北协作组平台建立远程会诊通道。省卫生健康委呼吁各级医疗机构主动对接专家资源,参会同仁积极转化学习成果,同时希望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符合青海基层实际的肿瘤防治新模式。

  据悉,“母亲的河”项目启动至今,已走过全国29站,援助130余位贫困患者,为上千名放疗医务人员提供学习平台。该项目西宁站的启动,不仅是一次学术与公益的深度交融,更标志着青海在打通妇科肿瘤诊疗“最后一公里”、筑牢区域健康防线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而温暖的一步。

  小记:

  青海红十字医院内,一位基层医生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专家分享的技术要点。她说:“过去遇到复杂病例常需建议患者辗转千里求医,如今协作组成立了,远程会诊有了通道,规范化诊疗技术就在身边学习——高原女性生命的河流,正因这份守护而更加丰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