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从优秀教师到“尕书记”
——记青海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尕恰莫多村党支部书记杨启梅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贾 泓    发布时间:2025-08-07 06:55    编辑:管理员         
杨启梅(右一)与村民在一起。贾泓 摄

  7月22日,在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尕恰莫多村见到村党支部书记杨启梅时,连续一周的防汛工作在她脸上留下的疲惫还未消退。长相白净的她眼神中透着温柔,说起话来更是温声细语,就连她自己也承认还带着大学毕业不久后的稚嫩。但就是这样温柔的23岁小姑娘,却在一年时间里扎根乡村快速成长,实现从“优秀教师”到“尕书记”的蜕变,赢得村民的信任与支持。

  2023年9月,大学毕业的杨启梅进入湟源县城关第三小学任代课教师,凭借优异的表现获得2023—2024年度“优秀教师”称号。拿到荣誉的她万万想不到自己的职业规划即将改变。接到询问她是否愿意成为一名到村任职大学生的电话后,她的想法在去与不去之间反复跳跃。去,放不下喜欢的教师工作;不去,很想为家乡尽一份力。最后,是家人的支持让她勇敢地迈出了踏入乡村的那一步。

  “我是日月藏族乡走出去的乡村女孩,回村干事创业既兴奋又忐忑。”杨启梅说。2024年9月,她“跨村”任日月藏族乡尕恰莫多村党组织书记。

  “我清晰记得到村任职后第一次入户走访时,村子里一位老爷爷跟我说:‘年轻人嘛,村子里都待不住,跟你说我的困难有什么用?’”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杨启梅温柔的脸上依然带着笑意。

  但就是这个文静温柔的小姑娘,骨子里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面对一盆盆冷水,她的心中一个念头暗暗涌动——“带头干,群众的心也不是石头,总有焐热的一天。”在乡镇领导干部的悉心指导下,她意识到想融入,就要实打实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准确了解群众的所忧所盼。于是,她频繁穿梭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村民口中的“尕书记”,曾经的质疑逐渐变成了鼓励:“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回村里,有勇气有魄力,有啥需要我们的尽管说,我们一定支持!”

  去年年底,时逢乡级村晚活动,杨启梅希望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文化活动。本以为大家会积极参与,但没想到这一次又碰壁了。“书记,我年龄大了,还要看小孩”“书记,我在外务工没时间……”面对群众参与热情不高的情况,杨启梅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动员,村民逐渐被他们的热情感染,开始陆续参与。

  村民马登梅不愿意参加表演,杨启梅就邀请她在排练时前来观看。没想到,马登梅越看越喜欢,没多久就信心满满地参与到舞蹈排练中。她说:“‘尕书记’排练的节目有新意,适合咱们演,我很喜欢。”

  近三个星期的排练充满欢声笑语,虽然状况百出,表演水平也参差不齐,但是村民们都很开心,与杨启梅的感情也更紧密了。后来,尕恰莫多村的文艺节目在县级比赛中获得奖项,金灿灿的奖牌让村民格外骄傲,直夸“尕书记”有本事。

  杨启梅说:“大学生到村里任职,最大的优势就是创新,能够突破惯性思维去思考村民遇到的问题。”

  今年5月,一次外出办事的路上,村“两委”成员冶存岗和温登保说起防汛期间的一大难题——转移群众。村里有6户住在山洪灾害隐患点的村民,每次遇到汛情就要转移到离家较远的县城,十分不便。

  怎么办?杨启梅发现群众不是不理解转移的重要性,也十分支持这项工作,只是远距离的路程和对家里的担心,让他们对转移工作有点不愿意。6月,村“两委”决定使用为民办实事资金,在村中地势较高的地方搭建防汛活动板房,项目很快得到批复并进入施工阶段。

  在“七下八上”的汛期到来之前,防汛活动板房建好并添置了上下铺等“家具”。7月3日,面对今年的第一波汛情预警,6户村民不慌不忙地在家吃过晚饭后前往板房,在这里度过雨中最踏实的一晚。“这里的环境虽然没有宾馆那么舒适,但是免去了来回奔波的烦恼,雨后能够第一时间知晓家中情况。”村民龙才秀说,“‘尕书记’为板房添置的物品很贴心,真正站在我们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转移到这里很安心。”

  当防汛预警响应终止,杨启梅帮助群众从活动板房搬回到家中。外表柔弱的她,经过一年的历练已经成为能够为村民扛起重担的党支部书记。杨启梅说:“在这里我对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从学校走进乡村,从对村中事务的懵懂无知到深入了解,从被质疑到被认可,我收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23岁。前方的路还很长、挑战还很多,但对于尕恰莫多村的发展,我满怀信心、充满期待!”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