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先锋力量】“小巷党建+小巷微治”守护居民“幸福味”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煜鹏    发布时间:2025-08-05 07:09    编辑:管理员         

  雨后的盐庄平房区,沥青路面泛着温润的光。67岁的社区居民张小飞踩着新铺的路沿,望着门前再也不积水的巷子,皱纹里都漾着笑意:“以前雨天得蹚着臭水出门,现在抬脚就是平整的道路,这幸福来得实在啊!”

  这场变化,始于西宁市城北区火车西站街道盐庄社区“幸福专员”的那记“党员敲门声”。当“幸福专员”走进张小飞家时,他指着低洼处的积水坑连连叹气——这片1995年建成的平房区,管网老化、道路坑洼成了居民的“心头堵”。社区党委当即把“污水倒灌治理”写进“微改造”清单,联动区市政中心、施工队,三天就完成管道改造和路面抬升。

  这并非个例。在盐庄社区党委探索出的“小巷党建+小巷微治”模式里,这样的民生“小事”都是“头等大事”。依托“10分钟幸福里”网格化体系,社区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设在楼栋里,“幸福专员”分片包干,用“党员来敲门”行动收集到300余条诉求,梳理出道路硬化、飞线整治等8项“必改清单”。

  “飞线像蜘蛛网,充电太危险!”在“板凳议事会”上,居民的担忧刚出口,社区党委就拉来广电、电信等部门负责人开现场会。一周后,杂乱电线全部入盒,昔日的“安全隐患点”成了“安心驿站”。而“丁香茶室”里老人们念叨的“没处乘凉”,也被纳入“口袋公园”项目,区建设局与街道联手,在闲置地块种上花草、架起凉亭,这里便成了老人孩子们的“幸福角”。

  破解改造“中梗阻”,靠的是“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多方接单”的联动机制。社区党委牵线,区城乡建设局投入专项资金硬化3条主干道,铺设沥青1200平方米;区城管局整治飞线800余米;市政中心更换老化管网800米……从“纸上蓝图”到“实景画卷”,各部门攥指成拳,让改造跑出“加速度”。

  如今的盐庄社区,坑洼路变坦途,臭水沟成清流,“幸福议事亭”里笑声不断。社区党委书记毕海琴说:“我们就是要用‘绣花’功夫,把‘10分钟幸福里’的承诺,绣进居民的日常里。”党旗飘扬处,民生暖意浓,这场社区“蝶变”,正是基层党组织用实干丈量幸福的生动注脚。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