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25年,青海称多民警为牧民找回700多头牦牛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祁宗珠    发布时间:2025-08-05 07:26    编辑:管理员         
高原公安民警、辅警骑马巡逻。称多县公安局供图

  在高原牧区,牦牛是牧民重要的家庭财产。从警25年来,巴德江措和同事高效配合,帮牧民找回被盗牦牛700多头,为牧民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这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近日,西海新闻记者采访了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公安局副局长巴德江措和他的同事,了解他们扎根基层,千方百计为牧民寻找牦牛的故事。

  70多个小时找回82头牦牛

  7月,高原牧场天高云淡,蓝天白云下,绿色的草原从脚下伸向远方,成群的牦牛低头啃食着鲜草。

  夏季的高原雨量丰沛,水草丰美,是牦牛茁壮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称多县公安局民警、辅警巡护辖区,向牧民宣传防雷、防盗、反诈知识的重要时期。

  入夏以来,牧民普遍把牛群放至偏远的高山牧场,无人看管时间延长,牛群走失、被盗风险加大,警方通过加强巡护力量,化解潜在风险。

  找牛是高原公安机关出警人员经常遇到的事。有一次,清水河派出所接到牧民报警,称家里的82头牦牛不见了。

  “82头牦牛,价值100万元。”情况紧急,巴德江措立即带领出警人员多杰才加、尕玛、塔西、尼尕、才巴加出发。

  宽广的草原上,到处都有牦牛群,如何在短时间内,准确找到丢失的牦牛?巴德江措说,先找到第一现场,从那里开始,寻找牦牛群的足迹。

  第一现场就是失主最后一次看到自家牦牛群的区域。当天下午,在失主的带领下,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步行,巴德江措和同事确定,第一现场位于牧民桑杰家一处海拔4500多米的牧场。

  “草场上有一群牦牛的足迹,一些裸露的黄土上,还有两三个成年人留下的脚印。”巴德江措和同事花了50多分钟,成功找到了嫌疑人赶着牦牛群仓皇逃窜的足迹。由此,民警断定桑杰家的牦牛被盗了。

  为了不耽误时间,巴德江措向周边的牧民说明情况,借来9匹马,带着3名失主,沿着牦牛群的足迹追击。

  这一追就是10个小时,最终在夜幕降临时,在另外一处草场遇到了3头小牛犊。

  “是被盗的牦牛吗?”“是。”民警、辅警让失主确认后,根据小牛犊耳尖白色的标记,嘴边浅绿色的缰绳等多个特征确定,牦牛群正在被嫌疑人赶往其他区域。

  因为出发前没有带食物,当天晚上,6名出警人员和3名失主没有吃晚饭,肚子饿得实在难忍,他们便趴在草场上喝水充饥。天亮以后,他们从附近的牧民家中借来牛肉和热茶,吃了一顿饱饭。

  让巴德江措没想到的是,随着出警人员追击嫌疑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捡到的牦牛越来越多,大部分是被嫌疑人遗弃的小牛犊和生病的牦牛。看到这些牦牛,他们意识到,只有快速追击,才能最大程度挽回牧民的损失。

  随后两天,出警人员紧追不舍,相继捡到40头牦牛。巴德江措随即安排1名失主赶着牦牛回家,其他人员继续骑马追击,争取人赃并获。

  第三天,天刚蒙蒙亮,巴德江措和同事翻过一座山,在无人的山脚看到了42头牦牛。很快,在当地民警的协助下,82头牦牛全部找回,5名嫌疑人全部抓捕归案。

  牦牛足迹是民警破案的关键

  警方的办案过程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在高海拔山区办案,不确定因素更多:一场降雪或者降雨将原本清晰可见的牦牛足迹全部覆盖;狼、熊、狐狸等野生动物将嫌疑人遗弃的牦牛当成猎捕对象;办案人员会面临长时间找不到食物,找不到路的困境……

  “足迹是破案的关键。”巴德江措说,长期在高原牧区工作,出警人员掌握的关于牦牛的经验越多,就越好破案。比如,牧民家里1岁的小牛犊被盗,出警人员脑海中立马浮现出本地家养牦牛1岁时的身高、毛色、体重、脚印大小等基本信息,再结合失主在自家牦牛身体上留下的特有标记,就能对盗窃案最重要的证据有直观的印象。

  有一年冬天,牧民家16头牦牛找不到了。由于事发时正是当地牧民储备冬肉的时期,牦牛有可能随时被嫌疑人宰杀。巴德江措丝毫不敢懈怠,立即带着出警人员格来永培、多杰才加、尼尕、土登公保出警。

  当巴德江措和同事赶到牧场时,大雪纷飞,没能在第一现场找到更多牦牛的足迹,于是他们决定巡山。

  起初,5名出警人员骑着马,在草场上来回寻找牦牛的足迹,可因为连续数天降雪,他们并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巴德江措决定仔细翻看牧民提供的被盗牦牛的保险信息(里面有每一头牦牛的照片),找到被盗牦牛群最明显的特征。

  巴德江措看着眼前白茫茫的大雪,想到雪既然能挡住民警办案的脚步,也能挡住嫌疑人潜逃的脚步。为此,他决定加大巡山力度,找出盗窃嫌疑人的藏身地。

  出警人员沿着雪地里一个个模糊的牦牛脚印追击,连续追踪20天后,在一座山头看到了16头牦牛。相关信息证明,这群牦牛就是办案民警寻找的被盗牦牛。那一刻,出警人员和失主欢呼雀跃,为找到牦牛而高兴。

  成功找到牦牛群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将嫌疑人抓捕归案。巴德江措和同事耐心观察后确定,嫌疑人赶着牦牛潜逃时遇到大雪封山,因为找不到路,暂时舍弃牛群逃跑。

  “嫌疑人可能会重返现场。”巴德江措和同事分析认为,这16头牦牛价值在20万元以上,等天气好转,嫌疑人还会回来。

  “等。”那几天,风雪交加,5名出警人员蹲守在牛群周围,等待嫌疑人现身。雪停之后的次日清晨,有4名可疑男子走上山头,大声呼喊着赶牛之际,出警人员火速行动,将他们一网打尽。

  茫茫草原如何精准破案

  巴德江措说,从警25年的时间里,有17年是在基层派出所工作,和牧民一起找牛的经历,为民警、辅警快速办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有一次,称多县公安局接到牧民报警称,家里67头牦牛不见了。随即,巴德江措带领思它、索南文松、尼尕、塔西出警。

  深秋,草原深处已经降雪,5名出警人员在第一现场看到,牦牛群在人为驱赶下东奔西跑,在雪地上留下了一个个足迹,这些足迹从山脚延伸到山顶。现场勘查发现,足迹深约10厘米,底部的雪踩得并不瓷实,足迹也没有被雪花覆盖……种种迹象表明,这是牦牛群留下的新足迹,一两个小时前,牦牛被嫌疑人急匆匆驱赶上路。

  为此,5名出警人员急忙向山顶进发。当他们爬上山顶时,看到山的另一面有大群牦牛。清点数量、呼叫支援,当天在当地公安机关以及牧民的围追堵截下,67头牦牛全部找回。

  这是民警追回被盗牦牛速度最快的一次,从案发到破案只用了5个多小时,时间虽短,可回想每一个办案细节,处处是公安民警、辅警对案发现场留存的当地牦牛特征的精准研判。

  比如,嫌疑人潜逃途中,会与其他牛群相遇,这时候留下的足迹混乱无序,需要出警人员分辨出哪些是被盗牦牛留下的,哪些是路过的牦牛留下的。

  追击的过程,也是警方与嫌疑人斗智斗勇的过程,嫌疑人不断舍弃体力较弱的牦牛,分散出警人员的精力,消磨出警人员的意志,而作为公安机关的执法办案人员,要全力守护牧民财产,保存体力的同时,还要合理分配警力,力争人赃并获。

  从警25年来,巴德江措和同事高效配合,追回被盗牦牛700多头,为牧民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称多县公安局的主动作为——在高海拔地区,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提升牧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让平安建设的实际成效惠及牧民。

  巴德江措说,如今,随着平安建设深入推进,现代新型警务体系顺利运行,高原地区牦牛被盗案件大幅减少,但牦牛走失的情况时有发生。今后,称多县公安机关将继续强化责任担当,守护好当地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