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海东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截至7月29日,海东市优良天数为188天,优良率达92.2%,较去年同期上升2.4个百分点;PM_[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PM10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7%。
据了解,近年来,海东市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建设智慧环保监管、移动方舱监测、智慧门禁、高空瞭望等平台,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推动大气污染治理从“治理”迈向“智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巩固和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降低细颗粒物(PM_[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减排。
海东市在原有1个国控点位、6个省控点位、2个风景名胜区点位的基础上,新增建设1个大气监测超级站、2个VOC组分站、6个交通站、11个微型站、25套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实现区域网格化监测监控。通过采取智慧分析研判、多元化智能溯源、大气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性管理、裸土及道路扬尘协同治理、企业深度治理技术帮扶等五项精准管控措施,建立健全“监测分析-锁源溯源-预警预报—决策支持—优化评估”闭环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依据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布局,强化联防联控措施及共同响应机制,有效应对区域重污染天气,逐步实现区域大气排放监管数据共享及联防联控。此外,远近结合谋划大气污染防治路径,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源头管控,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