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烽火已熄,忠诚铸魂。褪去戎装,他们转身投入经济社会建设大潮,肩扛的依然是守护家国的千钧重任。西海都市报倾情呈现今年获评“全省优秀退役军人”的先进典型风采。他们以钢铁般的坚定意志,以利刃出鞘的先锋锐气,在高质量发展的广阔战场上,用实干实绩,庄严践行“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钢铁誓言。
钱顺财:用代码编织民生服务网
在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金保工程管理办公室,退役军人钱顺财化身“数字工匠”,让千万群众在“掌上办”“指尖办”中感受人社温度。
2012年转业伊始,计算机专业出身的钱顺财便投身人社信息化建设。他牵头负责建设的就业创业等五大核心系统,推动青海人社业务从“群众跑腿”转向“数据跑路”。2022年以来,围绕数字人社重大改革任务,钱顺财聚焦解决企业和群众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坚持理念重塑、流程再造,以数字化、智能化支撑人社服务“掌上办”“指尖办”“网上办”。他运用大数据精准识别政策享受对象,实现“政策找人”“人策匹配”,为办事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温暖的服务。
脱下的是军装,脱不下的是“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工作中,钱顺财为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导向,持续提升人社信息化服务水平,为全省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索南才让:牧场上闯出新天地
青海泽库草原上,索南才让把3年军旅生涯的良好作风刻进骨子里,用行动诠释“退役不褪色”的铿锵誓言。
1982年,18岁的索南才让参军入伍,磨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2020年,退役后的他瞅准生态畜牧业商机,带着15户牧民,赶着上百头牦牛成立泽库县亚日尔杰母牛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起两处标准化养殖基地。如今,合作社年收益达110万元,8名困难牧民成了固定员工,10余户家庭增收超40万元,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我先上!”这是索南才让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抗震救灾、防汛抗洪……索南才让的身影从未缺席,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温尕虎:“兵支书”的乡村振兴答卷
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营镇洒达庄村,村党支部书记温尕虎用军人的果敢与担当,在乡土大地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2021年,温尕虎积极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布局,主动谋划并推动实施优质马铃薯种植项目,成功打造出特色农业品牌,大力发展产业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2022年,洒达庄村种植业产值达46万元。2023年,温尕虎再度发力,为村里争取到200万元饮水改造项目,解决了上百户村民季节性缺水的难题。
2024年,在温尕虎的带领下,洒达庄村合作社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他积极争取各类农业生产物资,村里的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今年,合作社产值有望突破60万元,实现收益15万元,洒达庄村也将历史性迈入“强村”行列,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大步迈进。
颜宝祥:熠熠生辉的“银发先锋”
在青海省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年逾花甲的军休老党员颜宝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党建工作和社会公益事业,成为广大军休干部的楷模。
颜宝祥笔耕不辍,喜欢用文字记录军旅情怀、讴歌时代精神。2024年,他发表作品98篇,多篇征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有的作品还成为青海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宣传教育素材。同时,颜宝祥还积极参与军休所组织的“昆仑军休情”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为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送去温暖和关爱。
他还连续3年担任物业服务监督员,走访业主收集意见建议,撰写民情报告,有效促进了业主与物业之间的沟通与和谐,赢得了业主的欢迎和物业的认可。
多年来,颜宝祥多次被评为先进党务工作者。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为民服务的热情不会因年龄而减退。他常说:“只要组织需要,我时刻都在。”
周发翔:从“橄榄绿”到“藏青蓝”的平安守护者
1987年出生的周发翔,2006年走进军营。从排长到副营职参谋,他始终战斗在基层一线。特别是担任连长期间,周发翔带领连队先后辗转各地,圆满完成了各项急难险重任务,连队两年获评“先进集体”。
2018年转业到省公安厅,周发翔坚持从零开始钻研公安业务,吃透近千份文件精神,年度起草文件材料200余份,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2021年,青海公安机关开展“防风险、除隐患、降发案、保平安”专项行动,周发翔主动请缨,带领专班人员深入研究全省社会治安规律特点,制定应对措施和推进计划,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军营到警营,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周发翔用实际行动证明,军人即使脱下军装,依然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篇章。(稿件均由西海新闻记者 徐变银 整理)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