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倒计时!
西宁市场景创新大会暨“独角兽企业西宁行”活动即将举行,高原劲风与创新浪潮交汇,西宁迎来22家前沿领域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瞪羚企业,这场跨越山海的集聚,既是产业资源的深度融合,更是西宁以会聚智、以创新谋突破的生动实践。
什么是独角兽企业?
“独角兽企业”指成立不足10年、估值超10亿美元且未上市的创新型企业,它们以突破性技术引领产业变革,这类企业通常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成长速度快,对行业甚至经济格局可能产生显著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来到西宁参会的22家企业,不全是独角兽企业,还包括一些上市企业和瞪羚企业,这些企业覆盖新能源、3D打印、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20多个前沿领域,他们带着技术落地、生态共建的满满诚意,与西宁共探场景创新的无限可能;也带着扎根高原、辐射西部的长远意向,希望为我们这座城市的创新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西宁缘何成为独角兽企业首选?
这是“科技与高原”的双向奔赴,也是西宁这座城市与创新型企业的不谋而合。
这些独角兽企业的参会,让前沿技术有了扎根西宁场景的“试验场”。
不过独角兽企业的青睐,也源于西宁厚积薄发的创新实力与独特优势,这座高原之城正以“硬实力”与“软环境”成为西部创新“价值洼地”。
近年来,西宁市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西宁创新能力指数跻身全国百强(第97位),“政产研”融合成效显著,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政策、投入1600万元支持国家级平台建设,形成“政策—平台—企业”完整链条,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服务基地、高品质农畜产品科创中心等落地,使西宁成为特色领域创新“策源地”;创新资源加速集聚,2023年,西宁R&D经费达25.2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3%,573项科技成果中近16%达国际领先,膜耦合提锂技术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藏羊诞生、千吨级镁铝水滑石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彰显特色领域硬核创新力;开放协同格局成型,与天津大学等高校共建成果转化中心,联合28城探索盐湖领域“资源共享+研发共攻”模式,构建“全国资源+西宁转化”网络,“保姆式”服务与“科创贷”等政策,让创新主体安心发展。
这场盛会将为西宁带来什么?
此次场景创新大会暨“独角兽企业西宁行”,绝非一次简单的短期相聚,而是为西宁打开创新格局、激活发展动能的关键契机。
对产业而言,这是一次“换道超车”的机遇。独角兽企业带来的前沿技术,将与西宁的盐湖、清洁能源、数字文旅等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特来电的充电网生态可能重构高原新能源交通网络,黑格科技的3D打印技术或为涉藏地区手工艺品注入现代活力,曦曙新能源的储热系统将加速“零碳城市”建设。技术与产业的碰撞,有望催生一批具有西宁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对城市而言,这是一次“能级跃升”的推力,通过与独角兽企业的深度对接,西宁的城市场景将实现从“本土需求”到“标杆案例”的升级:智慧治理场景可能成为西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范本,生态保护场景或将探索出高原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更重要的是,此次盛会将吸引更多创新资源向西宁集聚,形成“独角兽引领、产业链跟进、生态圈成型”的良性循环。
对未来而言,这是一次“长期赋能”的开端。大会搭建的不仅是短期合作的桥梁,更是长期创新的生态。将来随着独角兽企业技术落地、项目扎根,西宁将逐步构建起“场景需求—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的正向循环,为持续突破地域限制、跻身全国创新前列埋下伏笔。
这场跨越山海的“创新之约”,正让西宁在全球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找到属于高原之城的独特坐标。
(来源:西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