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开盛会,军地齐欢聚。
7月30日,全省退役军人工作会议暨双拥表彰大会在青海会议中心召开。虽然大家来自全省各驻青部队、各地方,但在长久的双拥共建中,成了战友,成了朋友,甚至成了亲人。大家相互祝贺,表达敬意,交流五年来在双拥工作中的经验和感悟。
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全省优秀退役军人、全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和个人代表、全省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和个人代表依次上台领奖。红色烫金的绶带和庄重的军装彼此映衬,闪闪发光的奖牌和灿烂的笑脸相映生辉。掌声,一次次在会场响起,这既是深深的敬意,也是期待,是鞭策。
“从司空见惯的公路巡查,到细致入微的隐患排查;从2023年奋战四个昼夜的泥石流保畅,到2024年春运期间连轴转的抗雪保通,我始终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像在部队执行任务一样,圆满完成了抢险救灾任务……”优秀退役军人代表、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果洛高速支队阿尼玛卿大队大队长阿怀军讲述着一次次难忘的经历,在他坚定的语气中,大家感受到一个兵的军人之魂,一名退役军人的责任担当。
在全省,像阿怀军一样的优秀退役军人还有很多,他们或奋战在救死扶伤的一线,或站在立德树人的三尺讲台,或是守护万家灯火的警察,或是自主创业的企业家……但不论在什么岗位,身在何处,正如阿怀军所说:“大家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在新的战位续写戎光。”
会场内凝聚着一股强大的力量,不论是身穿军装的现役军人,还是已经脱下戎装的退役军人,思绪中满满的都是当兵的岁月,在这一刻共鸣升华。
“在大通山洪灾害肆虐的危急时刻,是地方干部群众与部队官兵手挽手、肩并肩,用沙袋筑起‘生命堤坝’;在积石山地震救灾现场,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争分夺秒抢救群众生命财产;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我们深入田园牧场,送技术、送物资、送关怀,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三江源头、祁连山下,一代代官兵把绿化驻地、植树造林当己任,让昔日光秃的山坡披上了新绿……”
“积极打造全省首家‘军人驿站’,方便现役军人探亲、旅居,‘新红嫂’志愿服务温暖人心,‘老兵调解室’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聚焦部队训练和官兵生活需求,解决部队用水用电、场地保障等实际问题,形成‘部队所需、地方所能’的协作模式……”
“驻格部队始终把驻地当作第二故乡,自觉以服务地方发展、驻地百姓为己任,积极投身地方建设。修建生态温室大棚、整修乡村道路、建设文化广场,帮销特色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义务植树造林,用绿色行动守护绿水青山;精心打造‘少云道德讲堂’,积极开展‘大型惠民义诊’活动,以实际行动书写军民鱼水深情,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人民军队为人民’的赤诚初心……”
“秉持‘零距离、零门槛、零延误’的服务宗旨,我们聚焦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的实际需求,持续扩大服务范围,简化服务流程,拓宽法律援助渠道。目前,全省共建有54个法律援助机构,依托部队、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基层司法所和村(居)委会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共计4837个,切实满足了退役军人和军人军属的法律服务需求……”
来自军地各行各业的代表分享了在双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句句真心话,件件感人事。在夜以继日的奋斗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在“四地”建设的进程里,在生态保护的行动中,军地双方手牵手、肩并肩,攻坚克难的感人情景再次浮现在每一个人的脑海中,在朴实的一字一句中,大家共同见证着双拥共建成果,也表达着尊崇感恩的情怀。
大家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次充满温情的大会,是一次充满感动的大会,更是一次满是深情厚谊、双向奔赴的大会。
大会充实而简短,会后大家都意犹未尽。走出会场时,大家神情昂扬,自信满满。“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在这一刻被具象化。
全省优秀退役军人程杰说:“将这份荣誉捧在手中,心怀敬畏。一朝入伍,军魂入骨。新时代的今天,我会继续发挥军人本色,承担社会使命,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带好头、做表率,传承好部队的优良传统。”
青海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代表、青海省西宁军事供应站站长刘波表示:“西宁军供站将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引,把军供保障与双拥工作深度融合,建强全省军供网,提升保障能力,做优拥军服务,用务实的举措暖军心。”
初心如磐,众志成城。大家都相信,党中央的亲切关怀,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军地双方的携手共建,全省各族党员干部群众的不懈奋斗,便是今日青海自信之姿的底气和动力。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