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高原绿意正浓,辞故迎新再续“青”情。
7月28日8时50分许,青海会议中心气氛热烈,人头攒动。即将受表彰的第五批援青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满怀激动与自豪,身披绶带,等待接受属于他们的荣耀。大会堂内灯火璀璨,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有序就座,用崇敬的目光注视着在江源大地抛洒了热血与汗水的援青前辈。
作为受表彰先进个人之一,当江苏省第五批援青干部尹根再次置身于青海会议中心大会堂内,心中百感交集。三年前,他作为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来到青海,在这里接过了对口援青的“接力棒”;三年后,还是这里,只是这一刻,他成为了“接力棒”的传递者。
“三年的时间里,我们把青春谱写在雪域高原,推动了产业援青、消费援青、智力援青,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三年时光转瞬即逝,但在青海留下的印记却是永恒的。那些熟悉的面孔,那些与海南州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回去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青海发展,同时用在高原工作所积累的精神去回馈新的岗位,以新面貌新状态促进对口援青工作迈入新阶段。”尹根说。
9时整,第五批援青工作总结表彰暨第五批、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迎送大会正式召开。
会场内,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再次回响在耳畔,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再次映入眼帘。三年间的艰辛与付出,在此刻化作雷鸣般的掌声,是肯定,是感激,是鼓励,是期许。
面对高原艰苦环境和繁重任务,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以赤诚之心扎根高原、倾情奉献,为青海留下了真金白银的支持、交往交流交融的情谊、改革发展的经验理念和担当实干的优良作风,在江源大地上书写了兴产富民的壮美诗篇。
屏幕上,往昔的奋斗足迹悄然回荡,过往的忙碌身影回溯重现。三年间的汗水与辛劳,在此刻化作无尽的感慨与不舍。那些奋斗在高原上的日日夜夜,化作一幕幕闪回的场景,是泪水,是笑容,是感动,是喜悦。
看着前辈们的经历,听着前辈们的故事,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感触良多。
“江苏承担着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的双重责任。15年来,江苏一批又一批援青干部扎根高原、奉献高原,用他们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受援地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今天,我从前辈手中接过了援青的‘接力棒’,将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作风,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牢记使命、接续奋斗,推动江苏援青工作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江苏省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领队戴敏捷说。
“接过上海对口援青的‘接力棒’,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坚持围绕‘青海所需、上海所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产业发展、民生期盼,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援青工作,在雪域高原升华精神境界,实现人生价值。”上海市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领队田哲说。
看着自己翻过的山川、走过的草原,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感慨万千。
三年的援青时光,让天津市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杨志高对青海有了深深的眷恋。“从黄河到海河,连接起的不仅是两座城市,更是两地人民的心。在这里,我见证了青海的发展,参与了青海的建设,更收获了青海人民的深情厚谊。如今,虽然我要离开这片热土,但我的心将永远与青海同在。”杨志高说。
“值!”这是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梁荣勃对过去三年援青的总结。“能够在青海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的一些价值,值!能够代表企业,在援青期间尽己所能,为受援地提供所需帮助,值!希望后续的援青干部人才扎扎实实做好援青工作,继续为青海的发展贡献力量。”梁荣勃说。
当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踏上归途,三年援青奋斗足迹依然清晰深刻、历历在目,他们的卓越功绩,青海人民铭记在心。当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整装待发,他们将怀揣对高原人民的真挚情感,在江源大地上续写新的炽热与感动。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