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红色引擎”驱动“绿色产业”量质齐升
——海东市互助县塘川镇 党建引领设施农业“双链”融合发展实践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余蕾    发布时间:2025-07-29 07:13    编辑:管理员         
QQ图片20250729060736航拍设施农业。

  “以前守着几亩地,一年到头攒不下钱,如今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这日子踏实!”7月18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高羌村村民朱集秀看着满棚绿油油的蔬菜,高兴地说。

  近年来,塘川镇党委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用党建链串起设施农业链,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全镇设施农业年产值突破2640万元。

  塘川镇作为互助县设施农业强镇,蔬菜大棚产业曾陷入发展窘境:缺乏系统管理,产值不稳定。当地党委政府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模式,统筹制定种植标准、协调蔬菜收购价格、对接电商销售渠道,为设施农业发展托底。2021至2024年,利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和现代设施农业提升改造项目资金1379.4万元,新建温棚55栋,全镇温棚达440栋,蔬菜产量大幅提高,每个棚年均收入4.2万元。

  据介绍,塘川镇党委将组织建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服务沉在链上,实现党建链赋能产业链,形成带动党员群众的致富链。脱贫户李培全就是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靠两个大棚的“小菜园”赚出了新光景。棚里的鸡毛菜、茼蒿、上海青等,一茬接一茬不停歇,每天都有菜商来收购。

  “以前,一年忙到头剩不下多少钱,现在一年能收七八茬菜,可以挣个四五万元,比打零工强多了。”李培全仔细算着一本收入账。

  村民李建科有自己的看法:“以前单打独斗,风险大、收益难保障。现在党支部领着干,技术有支持,销路有保障,我们心里特别踏实!”

QQ图片20250729060742采摘。余蕾 摄

  如今,高羌村的设施农业已形成规模,除了常见的蔬菜,羽衣甘蓝、罗马生菜、平菇等多个品种的高原冷凉蔬菜更是直供西宁、海东各大超市,2024年产值突破560万元。

  村民笑着说:“大棚里长出来的不只是菜,更是好日子!”“产业链”的齿轮越转越快,“富民链”的红利也越分越匀。塘川镇把设施农业发展与村民增收牢牢绑定,通过土地流转、大棚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让家家户户搭上产业发展的快车。目前,高羌村蔬菜种植合作社已吸纳入股成员130户,参与种植经营农户119户,带动周边200余人就业。

  不止高羌村,塘川镇正以点带面,推动设施农业“串点成线、连线成片”。

  塘川镇党委整合周边村庄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绿色农业”示范带,新元村的油菜、总寨村的草莓、凯峰种植园的蓝莓也借着这股东风,加入产业链条,形成“一村一品、多村联动”的生动格局。

  绿色河谷,红色塘川,这里是青海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也是农业发展的沃土。塘川镇用党建这根“红链条”,串起产业兴、百姓富的美景,同时结合红色文化,探索农旅文体商融合发展之路,让“绿色”与“红色”相互辉映,滋养着这片土地。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