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披肝沥胆守正义 不忘初心铸法魂
——全国最美退役军人董博俊的法治坚守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马艳    发布时间:2025-07-29 07:34    编辑:管理员         

  在青海法律界,有一位从军营走出来的律师:他挺拔、干练,眼神里透着军人特有的坚毅。二十多年军旅生涯锻造的钢铁意志,在数十年法律工作中淬炼成守护公平正义的利剑。“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一项项国家级荣誉背后,是他以红色基因铸魂、用军人情怀立业、凭法律担当前行的执着,是一名老兵在法治战场上永不褪色的赤诚坚守。

  红色基因:刻入骨髓的精神传承

  20世纪60年代村头的大喇叭里,《英雄赞歌》的旋律和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在年幼的董博俊心中播下信仰的种子。他的父亲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也是一位在法院工作三十多年的老法官。受父辈的影响,红色基因与法治信仰早早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1978年穿上军装后,董博俊对红色基因有了更深刻的领悟:“那是站岗时纹丝不动的身影,是执行任务时雷厉风行的作风,是遇到困难时永不言弃的倔强。”退役后2018年创办律所,他将这种基因转化为“党建立所”的核心理念,短短6年带领律所从13人发展到70余人,成为青海律师行业的标杆。他曾创下一年办理117件案件的纪录,长期高强度工作导致胃病发作、胆囊摘除,却仍坚持在病床上左手输液、右手改辩护词。临床一位老人见此情景感慨:“你肯定是党员,还当过兵。”如暖流涌入心田,董博俊心头一热,那一刻他清晰听见红色基因在血脉中奔涌的声音。

  ‌军人情怀:正义之火温暖人心

  2019年,董博俊推动成立全国律师行业首个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工作站。这个决定源于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一位创业老兵因6.5万元信用卡纠纷被控涉嫌诈骗,当看到战友无助憔悴的面容,紧握双手寄托全部信任和希望时,他暗下决心据理力争。那些日子,他白天顶寒风奔波取证,夜晚灯下钻研法条判例,连梦中都在梳理案情,最终战友洗清冤屈。走出看守所时,战友饱含感激的军礼,让董博俊眼眶发热——这是军人之间最厚重的情谊,更是法律为保家卫国的老兵驱散阴霾有力见证。

  在董博俊心中,帮助社会上的困难群体是不变的使命。2019年寒冬,他主动为7名被欠12万元工资的外省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日夜梳理证据,春节前帮他们拿回血汗钱。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为牧区老人追回养老钱,帮残疾夫妇争取赔偿,替遭受家暴的妇女申请人身保护令……他说:“身为党员和退伍军人,理应为困难群体伸张正义”。

  法律担当:军魂引领的行业排头兵

  34年律师生涯,董博俊办理1800余起案件,其中十余起无罪辩护成功。他常说:“一个错案能毁一个家庭。”2020年,他五次登上4000米雪域高原,在缺氧环境中为蒙冤者举证辩护,当无罪判决书落下的那一刻,当事人流泪说:“这份判决,救了我们家三代人!”他既是捍卫正义的“铁嘴律师”,更是化解矛盾的“调解专家”。2017年一起发生在牧区的集资诈骗案中,董博俊连夜带队赶赴现场,在寒风中搭建调解点,以法律化解纠纷,最终让群体事件走上诉讼正轨,当地干部感叹:“他既懂法理,更通人心”。

  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他站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面对荣誉,董博俊说他只是做了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该做的事。这位从业34年的老兵律师,将军旅生涯锻造的品格注入法律事业:“军人用钢枪保家卫国,律师用法律捍卫正义,都要敢于‘亮剑’”。在他眼中,荣誉不是终点,而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新起点。

  如今,65岁的董博俊仍每天工作十余个小时。他办公室的灯常亮至凌晨,书柜里60余家单位的法律顾问聘书无声述说着他的坚守。无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前线,董博俊用行动证明,在法治青海建设的征程上,这位鬓角染霜的老兵,永远是那股冲锋在前、永不褪色的先锋力量。 

  (来源:西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