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现场。山东临沂游客供图
“天灾无情警有情,再次感谢王承文、吴明清两位警官,感谢这场救援中所有的公安干警,因为有你们,我们很心安!”7月20日,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公安局一棵树森林公安派出所收到一封来自山东临沂游客高先生的感谢信。
时间倒回到7月16日16时30分许,这支从甘肃武威出发前往门源县的游客队伍,正行驶在仙米乡G569线(仙小段)公路30公里处,突然,强冰雹夹杂着泥石流呼啸而至,瞬间将他们困在盘山公路中段。路面结起薄冰,大小落石不断从山坡滚落,一辆小型越野车甚至直接处于泥石流滑坡位置,被困在水流湍急之处,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生命危险。10余名游客站在安全区域,望着眼前的险境不敢挪动半步,手机里传来的救援信息更让人心慌:“因山下滑坡严重,暂时无法确定救援准确到达时间。”就在众人陷入绝望时,远处闪烁的警灯穿透雨幕,像一束光刺破阴霾。
“别怕,我们来了!”一棵树森林公安派出所所长王承文、辅警吴明清跳下车,顶着密集的冰雹冲向被困人群。当时气温已逼近零摄氏度,两人只穿着单薄的警服,王承文二话不说就踏入冰冷的泥水,徒手探查车辆被困情况。“警察同志,快上来避避!”游客们焦急呼喊,他却回头摆摆手说:“我没事,你们站远些,注意安全!”随后他把车底的大块石头清理出来,同事吴明清则四处搜寻救援工具。期间,王承文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紧急情况,并与仙米乡政府取得联系,协调相关部门对事发路段实施紧急交通管控,严防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最近极端天气频发,按照县委县政府及县公安局的安排部署,我们全县民警都投入到防汛工作中。那天下午,我看到天色突变,乌云密布的样子像是要下大雨,就赶紧加密了巡逻次数,重点巡查汛期易发生滑坡、积水的路段。”王承文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语气平静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千斤顶、牵引绳……救援工具一一备妥,众人立刻行动起来。一辆车在前负责牵引,王承文、吴明清及当地牧民、游客合力在车后奋力推车。“一二,推!一二,推!”伴随着整齐的口号声,大约半个小时后,陷在泥里的车终于被推了出来。
“太谢谢你们了!”游客们眼眶泛红,紧紧握住他们的手。王承文拍了拍高先生的肩膀,轻声安抚道:“这是我们该做的,你们平安就好。”随后,他和吴明清仔细叮嘱游客返程途中的注意事项,便转身快步跳上警车。警灯再次亮起,朝着灾情更严重的公路下段驶去。深入险境,意味着要面对更密集的落石和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但他们没有丝毫迟疑。“我也不知道下面的路况怎么样,但一想到那里可能还有其他被困群众,就顾不上别的了,一心只想着快点去查看情况,确保所有人都能安全撤离。”王承文说。
“快原路返回!前面有危险,快原路返回!”他们一边驾车往山下赶,一边对着停留的游客大声劝阻。经过耐心引导和细致排查,沿途10多辆试图下山的车辆都听从劝告,顺利返回并撤离危险区域。
紧接着,王承文与吴明清又发现10余位牧民被困在山下,低洼处的浑浊泥水正迅速漫延。两人当即蹚入水中,冰凉的泥水没过脚面,脚下的碎石还在不断打滑。他俩只好相互搀扶着稳住身子,一次次扶着牧民越过近3米宽的水流,将他们护送到安全区域。等把最后一位牧民送过去时,泥水已经漫到了膝盖。
这次紧急救援,不光是两个人的挺身而出,更离不开多部门快速联动的高效协作。接警时,因游客说不清具体位置,民警一边耐心安抚情绪,一边通过微信确认坐标;仙米派出所负责人杜辉明全程在线指挥,反复叮嘱:“先找安全处落脚,我们马上到”;门源县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养护队副队长马青龙,凭借对路况的熟稔,通过视频通话精准定位,为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仙米派出所教导员李延海守在山下,每隔几分钟就打一次电话,直到确认所有人安全返程才松了口气……
“他们就像从天而降的神兵。”信里的这句话,或许是对这场救援最生动的注解。天灾面前,那些逆流而上的身影,那些沙哑却坚定的“别怕”,让陌生的山川有了温度,让意外的困境有了心安。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