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的农村公路。兴海县交通运输局供图
“以前这段路颠簸得很,重修后走起来很稳当,这样就能第一时间把鲜奶送出去!”清晨六时,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龙藏乡牧民冷公配送的牦牛奶正奔赴一场“保鲜赛跑”。
他走的这条路是崭新的黑色沥青路,像一条发亮的黑丝带,在高原青山间蜿蜒伸展,从曲什安镇通往龙藏乡,全长38.012公里。
这条让牧民笑开颜的路,曾是兴海县南部三乡1.2万名农牧民的“心头堵”。7月9日,在兴海县政府门口碰到兴海县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张锋,他听说我们要去实地采访这条路的情况,跟记者分享了奔忙在这条路上的感触:“每个月都要跑两趟这条路,以前这条路是真不好走,尤其是中铁乡到龙藏乡这段路,山大沟深,实话让人头疼。新修后,路变得特别平坦,路基也拓宽了,通行情况好,你们确实应该去现场体验一下。”
2008年建成的曲什安镇至龙藏乡水泥公路,作为当地群众出行与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随着使用年限增加,路面破损严重,坑洼遍布,不仅影响通行效率,更带来诸多安全隐患,沿线居民反映强烈。
龙藏乡党委书记才太本回忆,乡上小学的老师曾向他倾诉,自己上班十年间因路况问题已报废了两台车,还忍不住问“书记,路什么时候能修啊?”才太本坦言,过去的路不仅斜坡多、转弯密,路面还狭窄难行,藏着不少安全隐患,群众日常出行确实很不方便。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兴海县交通运输局将解决群众“出行难”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头号工程,先后投资共计7165.8万元,全力打造安全通畅的民心路、助力发展的幸福路。
7月9日,记者跟随兴海县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张启鹏驱车行驶在这条路上,路面宽敞,以前一条行车道被拓宽成如今的两条行车道,并采用三角边沟形式,行车会车更安全。据了解,修整后的路面平整度提升至95%,行车噪音显著降低约40%。
这条焕然一新的道路将极大改善龙藏乡、中铁乡、曲什安镇农牧民的出行条件,大幅提升客货运输效率,有效缩短运输时间,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尤其对推动兴海县南部三乡牦牛奶特色产业壮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道路升级也为提升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交通保障能力提供了坚实支撑。
“做梦都没想过能通这么好的路!”龙藏乡赛日巴村牧民华才难掩喜悦之情。
“我们乡政府到县政府差不多90公里,从乡上去县上开会,以前最少要走两个半小时,现在一个半小时就能到。”龙藏乡党委书记才太本深有感触。
从曲什安镇通往龙藏乡的这条38公里的路,修平了坑洼,也修暖了民心。这条公路的蜕变,不仅是路面颜色与材质的变化,更是群众出行体验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跨越。就像牧民们常说的:“路通了,日子就顺了,幸福就来了。”
“十四五”期间,兴海县累计完成投资3.19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50项,新修建的农村公路达686公里,像毛细血管般连起全县57个行政村。数据显示,全县农村公路通畅率达100%。
7月17日,记者了解到,投资1.48亿元的兴海县那塘滩至温泉乡公路整治提升工程正在火热施工。兴海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华角才让表示:“这条全长143.1公里的公路将为全县曲什安镇、温泉乡等沿线7个行政村的农牧民群众打开更加便捷的通道。”
从昔日的颠簸难行到今日的平坦畅通,兴海县农村公路的蜕变,是县域着力改善民生基础设施、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一条条穿行在高原山间的“黑丝带”,不仅畅通了群众的出行路,铺就了致富增收的产业路,更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坚守初心、实干为民的生动体现。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