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先进医疗技术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学校里,“组团式”教育为孩子们打开一片新天地;在县城,拔地而起的高楼成为最美风景线……
15年来,江苏援青指挥部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经济、社会、生态、科技、产业、项目、人才等方面累计投入46.29亿元援青资金,实施512项援青项目,助力海南州实现跨越发展。特别是2022年,江苏对口支援工作在国家“十四五”考核中历史性取得第一等次,在全省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综合考核中获评唯一“优秀地区”。
青海省政府副秘书长,海南州委副书记、州政府副州长、江苏援青总指挥王凯说,江苏援青指挥部用交流、交往、交融的连心桥,让“四大行动”落地,赋能海南州经济社会发展。
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背后是江苏援青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可复制做法,他们让担当与智慧在高原大地延续。
好风凭借力 文旅发展正当时
在海南州这片大美土地上,自然风景美不胜收,民族风情浓郁,文旅资源丰富。江苏援青指挥部将海南州的文旅产业发展作为重头戏,打造“大美青海生态之旅”文旅品牌,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先行示范区建设。
每年夏季,江苏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都会带团来青海旅游。在这里,游客们欣赏草原风光,领略龙羊峡的壮阔,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江苏电视台通过拍摄专题片,宣传青海的美食美景,还在LED显示屏和公交车上循环播放海南州的文旅宣传片,吸引了大量江苏游客。截至2024年,江苏到青海旅游人数突破300万人次。
文旅搭台,让文化活了起来。江苏援青指挥部和海南州人民政府联合编排《遇上你是我的缘》民族音乐剧,创作歌曲《格桑花开茉莉香》,拍摄电影《靠近我 看见你》,让江苏援青的深情厚谊,在一次次生动的演绎中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连接苏青群众心灵的纽带,让跨越千里的缘分在交流中醇厚绵长。
民族音乐剧《遇上你是我的缘》在江苏省6个市巡演,每到谢幕时,台下观众都纷纷站起身,跟着音乐鼓掌、欢呼。这部援青题材的音乐剧,融入两地文化内涵,让文化在交流交融中得到发展。
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江苏援青指挥部打造“牵手相伴,共同绽放”教育品牌,联动苏青两地的学校举办研学活动。自2022年以来,先后组织2000名学生参与研学活动。组织举办江苏奥运冠军进青海活动,奥运冠军来到海南州,在学校分享经历,激励学生发愤图强,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大行动”铺就振兴路
江苏援青指挥部紧扣产业“四地”建设目标,实施“四大行动”,把产业支援作为增强海南州“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投资金、建项目、辟市场、拓销路,聚焦海南州特色农畜产品、文旅资源、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通过南京经贸洽谈会、青洽会等平台,签约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培育、电子商务等250个合作项目,协议资金近700亿元。促进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助推海南州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
海南州推进“千头牦牛”“千只藏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牛羊繁育体系持续完善,存栏数量与品质同步提升。在贵德县大力发展冷凉蔬菜种植产业,同步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集种植、加工、包装于一体的冷凉蔬菜加工产业集群,提升产品附加值。
江苏援青指挥部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畅通外销渠道,推动贵德县的冷凉蔬菜远销港澳地区,拓宽了群众增收路径。
王凯说,海南州是畜牧业强州,牛羊肉品质好、营养价值高,但是加工产业基础薄弱,优质的牛羊肉没能卖出好价格。江苏援青指挥部结合资源优势,响应江苏省深化特色产业优势互补的号召,引进科凯(南通市)生命科学有限公司,在贵德县河西镇投资成立科通(贵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入5000万元资金,建设医用牛心包膜生产基地。项目依托青海丰富的畜牧资源,用牦牛牛心包膜制成人工心脏瓣膜,将江苏生物医药技术优势与青海资源禀赋相结合,采用国际先进工艺,生产高值医用材料,填补高原高值医用材料产业空白。
“科学认证发现,牦牛的心脏性能比其他动物的更好,企业从牧民手里收购牦牛心脏加工成人工心脏瓣膜,获得‘科改生命’项目的支持。”王凯说,项目将在2026年7月投产运行,可年产医用牛心包膜5万片,解决国内牛心包膜原材料“卡脖子”难题,每年预计带来550万元税收,吸纳本地就业人员40余人,将有效促进贵德县从传统畜牧业养殖向生物医药领域产业升级,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我们引入江苏高端医疗器械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步对接长三角市场渠道,推动‘青海造’瓣膜进入东部三甲医院。”王凯说。
江苏援青指挥部聚焦新能源与绿色算力,推动万界算力、羲源独立储能等重大项目成功落户海南州,常州经开区、南通经开区、扬州经开区与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深化合作,结对共建,争取“数字援青”更大支持力度,推动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和海南绿算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海南州算电协同发展“零碳”产业集聚地建设。
“组团式”帮扶 留下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江苏省人民医院牵头“组团式”支援海南州人民医院,“五大中心”全部通过评审认证;共和县中医院与海南州人民医院签订紧密合作协议,成为青海省第一家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的中藏医院。自2020年以来,江苏援青医疗队伍采取远程协作、专家义诊等形式,累计实施白内障手术1716例,为137名先心病患儿免费手术,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海南州第一高级中学“组团式”帮扶开展“师带徒”一带一活动,建强名师工作室,指导17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创历史之最。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的援青队伍协调江苏16所职业学院专家来校指导人才培养,实现海南州职业教育正高职称零的突破。
援青15年,不是简单的时间跨度,而是让跨越山海的守望凝结成永恒的情谊,是让青海所需、江苏所能成为配置两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的最强发展动力。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