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夏日清凉夜市火爆美食诱人
——避暑度假到西宁系列报道之七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徐顺凯    发布时间:2025-07-26 07:18    编辑:管理员         
杨司煜 摄

  追第十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游客来了!赶“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的游客来了!避暑度假到青海省西宁市的游客来了!

  当全国多地被炎炎烈日炙烤,人们急着寻处凉快地儿时,西宁正凭着独有的凉爽,成了大伙儿心尖上的避暑地。今年夏天,西宁格外火!西宁的各大夜市,更在游客的热捧下,成了最具烟火气的地方。

  西宁的夏天是出了名的“天然冰箱”,平均气温才16.9℃,就算七月最热的时候,最高温也不过25.3℃。这清凉在全国高温的日子里,简直像块冰镇西瓜般金贵。“从广州过来,那边快40℃,热得人嗓子眼冒烟。下火车一脚踏进西宁,凉风一吹,浑身毛孔都张开了,这不就是行走的空调房嘛!”来自广州的陈先生边说边扯了扯T恤,脸上泛着舒坦的红。

  像他这样专为躲热来西宁的游客今年多了去了,西宁火车站候车大厅里,行李推车在人群里“钻缝儿”,小孩的嬉闹声、拉杆箱的轱辘声混在一起,热闹得像过年。工作人员说,最近客流真赶上春运了,北京、上海、成都这些“火炉子”城市来的游客有很多。

  日头一落,暑气跟着退了,西宁的夜市也“火”起来了。唐道·637的喷泉边围满了踩水的小孩,力盟步行街的灯笼串亮得晃眼,而要说最接地气的热闹,还得是大新街夜市——这儿的人多得有些挤,肩膀撞着肩膀,胳膊肘碰着胳膊肘,往前挪三步得退半步,转个身都得先喊“借过”。

  攒动的人头里,穿花衬衫的大叔举着两串烤腰子,油星子溅到胳膊上也顾不上擦;扎马尾的姑娘被同伴拽着往前挤,手里的甜醅碗晃出小半口;还有推着婴儿车的小两口,车轱辘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宝宝却在车里张着小手笑,大概是被满街的香味勾住了。卖酸奶的阿娘嗓门亮得盖过周围的喧腾:“酸奶!酸奶!牦牛酸奶!凉丝丝解腻咯!”

  晚风带着湟水河的潮气,混着烤羊肉的焦香扑在脸上,比空调风还舒服。有穿长袖的游客被挤得冒汗,刚抱怨一句“咋这儿也热”,旁边卖羊肠的大姐就搭茬:“这是热乎气儿!你往巷口站站,风一吹立马凉快!”

  大新街的热闹里,藏着最实在的欢喜。有人为买一份烤羊蹄跟摊主讨价还价,转头就跟陌生人分享自己带的青稞酒;有妈妈给孩子擦嘴角的酱汁,小孩却举着半块狗浇尿饼往妈妈嘴里塞;还有扛着相机的游客,举着镜头追拍飘在空中的烤串幌子;大家手中的手机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拍照的、扫码的、直播的、视频聊天的……仿佛手机也被这里的热闹感染了一般。

  唐道和力盟的夜市又是另一番景象。霓虹灯牌闪得像星星,穿汉服的姑娘提着灯笼拍照,网红奶茶摊前的队伍拐了三个弯。但不管是大新街的市井气,还是唐道的新潮范儿,烤羊肉的香味都是相通的——炭火上的羊肉串滋滋冒油,肥肉烤得焦脆,瘦肉带着粉红,撒上调料的瞬间,香味“嘭”地炸开,能勾着人从街这头跑到那头。“老板,十串!多放辣!”操着四川口音的小伙儿嗓门洪亮,摊主拿起签子“啪”地架在有明火的炉子上,刷油、撒料、翻面,动作快得像耍杂技,不一会儿就递过来,油珠子顺着签子往下滴,小伙儿赶紧凑嘴接住,咬一口直咂舌:“巴适!比成都的烤串香!”

  酿皮摊前更是排着长队,透明筋道的酿皮盖上油油的韭辣,再浇上一勺红红的辣椒油,香得人直咽口水。来自南京的王女士捧着碗蹲在台阶上吃,辣得嘶嘶吸气,却停不下筷子:“这酿皮比果冻还滑,辣是香辣,不是烧心的辣,配着西宁的凉风吃,绝了!”摊主是个回族大姐,一边麻利地调酿皮一边说:“咱这一碗外地朋友都说吃着舒坦。”

  甜醅摊子前总围着好奇的游客。瓷碗里的甜醅泛着白沫,青稞粒胖乎乎的,舀一勺进嘴,酒香混着青稞的香甜在舌尖打转,凉丝丝的就像含了口冰酒。“这比米酒清爽!”广州来的小姑娘舀了一勺喂给男朋友,两人凑着头笑,碗沿的甜汁滴在手腕上,也顾不上擦。

  除了这些,狗浇尿饼的焦香、尕面片的汤鲜、烤土豆的沙面,每样都勾着人的胃。逛累了的游客往路边的小马扎上一坐,点几样小吃,再来碗青海老酸奶,瓷碗里的酸奶结着层奶皮,撒上白糖搅一搅,酸得人眯眼睛,却越吃越想吃。

  夜市里的纪念品摊也红火。藏银的镯子在灯光下泛着柔光,绣着雪豹图案的披肩被风掀起一角。上海来的阿姨挑了对耳环,戴在耳朵上对着镜子照:“来西宁这趟值了!白天看风景,晚上吃小吃,身上没出一滴汗,比在空调房待着舒服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带着一身烟火气和凉丝丝的晚风,走在西宁的夜里,大概都在想:这夏天,来对了。

  (来源:西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