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青海省经济“半年报”出炉
稳中求进显韧性 质效双升谱新篇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丁玉梅    发布时间:2025-07-23 07:58    编辑:管理员         
QQ图片202507230622582025年上半年,茶卡盐湖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6.31万人次。王生荣 摄

  7月22日,青海省2025年经济“半年报”出炉,根据全省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1875.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808.13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1010.60亿元,增长3.3%。

  2025年上半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结构调整、质量提升、效益增进上精准发力,推动全省经济实现平稳运行,发展韧性持续增强,民生保障扎实有力。这份“半年报”传递出哪些积极信号?省统计局相关处室进行深度解读。

QQ图片20250723062305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迎来重大进展。王湘琳 摄

  运行态势稳健 产业支撑有力

  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达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增速显著超越全国水平,展现突出的区域发展优势,第一产业的增长不仅夯实了经济基本盘,更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核心动能。

  得益于有利的农情条件和有效应对,上半年全省农业生产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有力夯实了全年粮食安全和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期间天气总体有利:回暖较快,尤其四月后气温稳步回升;尽管存在雨水较少的阶段,但通过及时灌溉保障了墒情适宜。同时,自然灾害及极端天气影响有限,为农作物稳产增产创造了有利环境。

  青海省统计局农牧业统计处副处长仝伟表示:“上半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克服部分地区霜冻、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力保障生产,农业经济稳中有升。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25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

  仝伟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7.8%,瓜果类产量增长11.4%,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畜牧业生产稳中向好,生猪存栏显著恢复,增长18.3%;牛羊出栏积极,分别增长9.1%和6.0%。肉类产品全面增产,牛肉、羊肉、禽肉、禽蛋产量分别增长10.0%、6.3%、15.8%和33.3%,有效保障了市场供应和农牧民增收。”

  青海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省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冷水资源与区位优势,构建以三倍体虹鳟养殖为核心,涵盖孵化、育苗、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原现代渔业体系。今年上半年,渔业产值达1.18亿元,增长20.8%。

  高原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体现在冷水鱼产业,同样在广袤的田野间生动呈现。走进西宁市湟中区露地冷凉蔬菜种植基地,翠绿的菜薹、鲜嫩的青菜在高原清冽的晨风中舒展身姿。

  上半年,在拱棚增加,高原冷凉蔬菜快速发展,新的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动下,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达3.302万公顷(49.53万亩),同比增长2.7%;产量23.47万吨,增长7.8%。

  上半年,全省工业经济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新动能加速成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增速较1-5月提高0.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省统计局工业统计处处长任晓宁分析:“按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6%;采矿业增长8.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4%。从当月看,6月份增长势头尤为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

  在整体工业稳中向好的态势中,制造业特别是原材料制造业的引领作用尤为突出。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原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5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1.0%,其中,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7.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6%)为代表的支柱产业表现突出,为全省工业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传统支柱产业有力支撑的同时,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展现出澎湃动能,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新引擎。上半年,以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生产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7%,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64.9个百分点;盐湖产业增长11.6%;生物产业增长23.7%。这一强劲增势直接体现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上:磷酸铁锂增长1.0倍,锂离子电池增长35.6%,金属锂增长32.0%,碳酸锂增长18.1%,纯碱增长25.4%。

QQ图片20250723062312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冬小麦收获现场。石延寿 摄

  向好因素累积 内需活力显现

  全省服务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新动能蓬勃成长。文旅、餐饮、住宿、信息传输等服务消费表现亮眼,成为提振消费的关键引擎,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为经济注入持续动力。

  省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处处长钟秋霞说:“上半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靠前发力、主动作为,持续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显效,服务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交通运输邮政保障有力。上半年,货运市场较上年同期大幅回暖,货物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10.6%、10.5%。1-5月,规模以上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降幅较上年同期收窄45.2个百分点;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增长11.8%。

  ——信息服务业释放新活力。1-5月,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0.0%;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合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2.7%,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42.0个百分点。

  ——部分规上服务业增势良好。1-5月,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1%;规模以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收入增长64.6%;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5.4%。

  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是青海服务业优化升级、新动能壮大的生动缩影,也是赋能消费升级的关键领域。青海依托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持续优化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品质、创新营销模式,有效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2730.57万人次,增长21.14%;旅游总花费234.8亿元,同比增长20.3%。

  文旅消费的强劲增长,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链条,为全省消费市场注入了重要活力。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6%,增速较一季度提高2.0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增速较一季度提高3.6个百分点;限额以下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0%,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

  进一步分析市场结构,乡村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其增长势头强劲,显著快于城镇市场。上半年,全省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1%,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5%,增速较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于城镇0.6个百分点。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乡村消费的巨大潜力正在加速释放,也表明在政策引导和渠道下沉等因素推动下,城乡消费发展更趋协调,为全省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更均衡的增长动力。

  市场活力的增强,特别是乡村消费潜力的释放,背后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和消费环境持续优化的体现,这正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所在。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25万人次,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81.94万人次。上半年,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408元,同比增长5.5%。

  就业向好、收入增长,生动彰显青海经济的蓬勃活力。上半年平稳运行的坚实基础,更让人们对全年经济发展满怀期待、信心倍增。

QQ图片20250723062319冷凉蔬菜种植基地正在采摘。互助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供图

  发展动能积蓄 结构持续优化

  上半年,全省各地扎实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一揽子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政策组合拳协同发力,消费环境持续优化升级。在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下,内需潜力得到深度激活与有效释放,消费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稳步回暖的积极态势,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消费领域回暖势头增强,成为内需回升的重要支撑。消费升级态势明显,餐饮收入增长3.3%,增速分别提升2.0个百分点,服务性与实物消费同步回暖,共同构筑内需回升主引擎。

  在各项促消费政策中,“以旧换新”的扩围加力效果尤其亮眼,有效激发了相关商品消费活力。上半年,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实施,相关商品零售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1.1%、40.8%、11.8%和4.9%。尤为突出的是绿色智能消费趋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6.7%和63.8%。

  在消费引擎持续发力的同时,基础设施投资作为扩内需、优结构、惠民生的另一关键抓手,也展现出强劲支撑作用。上半年,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抢抓国家政策加力机遇期,着力落实落细“两重”“两新”政策,扎实推进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基础设施投资呈两位数增长态势。

  交通运输与邮政业投资拉动显著:上半年,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投资同比增长42.8%,占全省投资总量的16.5%,拉动全省投资增长4.8个百分点。其中,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75.6%,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5.7%。张掖至汶川高速同仁至赛尔龙(青甘界)段公路工程、西宁至吐尔尕特公路小柴旦湖至老茫崖段、青海湖旅游专用公路(1期)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6倍,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投资增长6.7倍。海东知合佳双万卡算力集群项目、西宁市装配式绿色算力设施(1期)建设项目等算力项目建设加速,带动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业投资加速推进:上半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同比增长69.3%,增速比1-5月提高10.3个百分点。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通天河流域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元堡子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等百余个生态保护项目有序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加快。

  2025年上半年,全省经济克服外部压力,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平稳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加速成长,消费市场稳步回暖,民生福祉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展现了较强的经济韧性和活力。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巩固。下一阶段,全省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新篇章。

QQ图片20250723062326天合光能(青海)光电有限公司C1电池车间。张慧慧 摄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