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青海暑期旅游观察”系列报道之五
博物馆何以成为流量密码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吴梦婷 张昕岳 马海峰    发布时间:2025-07-17 10:17    编辑:张丽娟         

  “每到一座城,必逛博物馆!”如今,各地博物馆跃升为游客心中首选打卡地。在青海,各大博物馆凭借丰富的馆藏文物,以及不断创新的展览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启探寻文明的旅程。

QQ图片20250717063015游客在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院参观。马海峰 摄

  青海省博物馆7月以来接待人数8.9万余人次

  青海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璀璨夺目。千百年来,丝绸之路南线遗存着众多精美文物,它们是历史上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的有力见证。这些饱经岁月洗礼的文物,是青海文化的精髓。

  7月16日9时,青海省博物馆门前,前来参观的观众排起了长队。馆内,一件件文物有序陈列,为游客搭建起一座近距离感受青海深厚历史与人文底蕴的桥梁。

  “这件条纹彩陶靴是不是在《国家宝藏》节目里出现过?”“没错,这件造型独特的国宝诞生于三千多年前,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古老、最成熟的靴子实物,其造型与如今的雪地靴极为相似。这件彩陶靴上,河湟地区古老靴子的造型、结构、装饰三大关键要素都有所体现。”讲解员绘声绘色地讲解,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真切感受青海的历史变迁。

  “真没想到三千多年前的靴子工艺能如此精湛!”观众林丽不禁发出感叹,随即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国宝风采。

  参观过程中,有的观众驻足静听,沉浸在讲解员讲述的历史脉络里;有的观众则与身边亲友轻声交流,一同探寻文物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过往。无论是古老的陶器、石器,还是近现代的文物、典籍,无不承载着青海的记忆与发展脉络,观众借此深入了解了青海的历史文化。

  据统计,7月以来,8.9万余人次走进青海省博物馆探寻历史、感悟文化。为满足游客的参观需求,青海省博物馆从7月15日起延时开放,开馆时间调整为9时至19时30分,同时将每日预约名额提升至1万人次。

QQ图片20250717063023青海省博物馆成游客打卡地。邓建青 摄

  西宁市博物馆外地游客占比超五成

  7月以来,作为探寻河湟文化的窗口,西宁市博物馆成为众多游客的热门打卡地。7月15日下午,西宁市博物馆三号厅的免费讲解一开始,游客便迅速围聚过来,聆听古城西宁的故事。

  西宁市博物馆馆藏丰富,拥有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书画、古籍等各类别的千余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是数千年来西宁各族人民不断融合、携手创造灿烂历史的见证。

  参观完展览,来自哈尔滨的游客林溪桐说:“博物馆里的文物让人印象非常深刻,这些展览展示的河湟文化更让我觉得来对了!”

  西宁市博物馆副馆长孙杰介绍,7月以来,博物馆客流量持续增长,单日接待量突破400人次。7月13日当天,接待游客452名,其中省外游客247名,占比达54.6%,这一数据直观反映出外地游客对河湟文化的浓厚兴趣。

  为提升游客参观体验,西宁市博物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延长开放时间,开馆时间调整为9时至18时30分,免费讲解场次根据客流量动态增加。此外,馆内运用全息投影全方位还原文物细节,还针对青少年群体策划推出了结合节气、节日与馆藏特色的互动体验活动。

QQ图片20250717063030游客走进西宁市博物馆。张昕岳 摄

  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院单日最高接待量达6600人次

  7月15日,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院的展厅里,游客络绎不绝。民族服饰区,色彩斑斓的服饰吸引着众人目光。珍贵文物展区,一件件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展品静静陈列,游客们通过展品与解说,了解青海的多元文化。

  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618米《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唐卡巨作前,游客沿着展线缓缓前行。来自辽宁的游客邸先生站在展品前激动地说:“青海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深深吸引着我,这种身临其境感受文化底蕴的机会,让我们的旅行更有文化味儿。”

  文创中心内,游客或品着咖啡、翻阅书籍,享受片刻宁静;或围在货架旁,精心挑选着心仪的藏地文创产品。雪豹玩偶憨态可掬,冰箱贴精致小巧,每一件文创产品都承载着藏地文化特色,游客们仔细比较、反复挑选,希望将这份独特的文化记忆带回家。

  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院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斗改措介绍,暑期来博物院参观的人数显著提升,7月1日至13日,博物院接待游客7.3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6600人次。为丰富游客体验,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院经典活动“行走的声音本源音乐会”将于7月18日回归,音乐会将带领游客感受青海原生态的美妙旋律。

QQ图片20250717063037游客走进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了解高原生态环境。图片由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提供

  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7月以来接待人数近万人次

  从三江源到祁连山,从青海湖到昆仑山,当你的脚踏在青海这片土地上,感受到山的巍峨、湖的绝美、林的神奇,是否会好奇青海高原的山山水水,想要更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生态环境?

  7月以来,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迎来参观热潮,每日参观人数达500人至700人,总参观人数近万人次。博物馆展陈以“起源、溯源、资源、本源”为主线,借助数字化展示、沉浸式体验、影像播放等手段,向观展者科普万物起源、揭示高原奥秘,传播生态和谐理念。

  步入一楼地球家园厅,全省各地采集的不同地质年代典型岩石标本直观呈现了青海典型岩石的演化历史和地质演化史。展厅还借助青海生态之窗监测系统,与全省部分生态观测点在线实时对接,观众可通过展示观测点影像画面,身临其境感受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的显著成效。

  三楼矿物晶体厅,绿色孔雀石、蓝铜矿、紫水晶等展品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此外,博物馆开设的岩矿鉴定小课堂、互动体验区,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开展科普教育,让观众在互动中收获知识。

  文物记录着几千年来的民族智慧,是我们了解历史的桥梁。博物馆里的每件文物,都是一段历史的浓缩。“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背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吸引力。近年来,青海省各大博物馆不断创新展览方式,在展览中加入数字技术,让观众在看到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同时,拉近了文物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