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人民调解员】千结解开凭韧劲 排忧解难护和谐
——记海北州刚察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专职人民调解员尕特卓玛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晶    发布时间:2025-07-17 07:09    编辑:管理员         
QQ图片20250717055925尕特卓玛(中)调解纠纷。本人供图

  “您别急,把当时签的合同条款再说说——哦,没写明具体完工日期是吧?这确实容易产生误会。”7月15日,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内,人民调解岗调解员尕特卓玛正接听电话了解一起劳务纠纷案件,手里的笔在本子上快速记着。

  劳务纠纷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需要调解员掌握动态沟通的节奏,时刻保持对“情理法”的平衡感。为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尕特卓玛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积极提升自身能力,经常向有经验的法官、律师、调解员请教,力争把调解工作做到最好。

  4月10日18时许,20多名农民工情绪激动地涌入刚察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看着他们满脸焦灼与愤怒,尕特卓玛顾不上一天的疲惫,立刻迎上去招呼大家坐下,递上热水说:“大家伙儿先别急,有啥难处慢慢说。”

  人群里有人红着眼眶开口,说因劳务报酬支付标准争议,40多位工友已被拖欠工资数月。尕特卓玛边听边快速记录,时不时插话确认细节:“欠薪总额是多少?有没有签劳动合同?”等大家情绪稍缓,她立即上报单位说明情况,并连夜拨通人社部门电话,又转头安抚众人:“今晚我就联系包工头核实,明天一早咱们三方碰面谈,保证不让大家白跑。”

  那天晚上,办公室的灯亮了一整夜,她双眼布满血丝,紧盯着电脑屏幕核对每一笔数据,认真填写卷宗,并整理好农民工的工资清单。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尕特卓玛协调法律顾问组建专家团队,发动社区干部协助稳控农民工情绪。调解室里,她化身普法员,亮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法律利剑,细细剖析拖欠工资对企业信誉的长远损害。从法理讲到情理,她沙哑的嗓音掷地有声。即使谈判一次次陷入僵局,她也始终没松过劲,拉着各方力量反复沟通,在一次次智慧的交锋中,僵持的局面有了松动,欠薪方承诺10天内结清欠款。

  然而10天过去了,拖欠的薪资依旧没有着落。“卓玛调解员,又过去10天了!他到底哪天才能给我们发工资啊?”电话那头,农民工带着哭腔的询问像重锤敲在尕特卓玛心上,她握着手机的指尖仿佛都有些发麻。

  第二天一早,她带着材料陪农民工前往工地。终于,欠薪方愿意支付拖欠的工资。4月24日下午,当银行内20多个工资到账的短信提示音此起彼伏响起时,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红着眼眶,攥着手机哽咽道:“谢谢您,让我们拿回血汗钱!”

  经过十几天的不懈努力,尕特卓玛成功为47位农民工讨回薪资25万余元。“农民工兄弟挣的是辛苦钱、养家钱,保障他们的工资及时足额到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作为调解员,我的工作就是当好‘桥梁’,在法律框架内,用情理打通隔阂。既要帮工友拿到应得的报酬,也要引导企业明白守信践诺的重要性,争取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尕特卓玛感慨地说。

  在商业纠纷调解中,逐字研读合同文本,梳理争议焦点;在婚姻纠纷中,深入倾听夫妻双方诉求,剖析情感破裂缘由,引导双方理性沟通;在民间借贷纠纷中,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化解债务纷争……尕特卓玛始终秉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理念,穿梭于情绪对立的双方之间,最终引导双方找到都能接受的平衡点,让纠纷在理解与包容中画上句号。

  面对新时代矛盾纠纷主体多元化、类型复杂化、诉求多样化的挑战,尕特卓玛积极探索建立“线上+线下”立体化调解模式,利用微信搭建24小时在线调解平台,遇到当事人因路途遥远、行动不便等原因无法到场的情况,就通过视频连线“隔空调解”,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解决矛盾。同时,她积极推广海北州矛盾纠纷“解纷码”,手把手指导群众扫码提交纠纷信息、在线参与调解。在长期的调解实践中,她还创新打造了“1+N”调解模式,串联起社区干部、律师等多元力量,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凭借日复一日的付出与坚守,尕特卓玛逐渐成长为调解战线上的行家里手。从事调解工作7年来,她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余起。

  “我们正在打造‘卓玛调解室’矛盾化解品牌,通过创设‘党建引领+民族文化+法治思维’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深度整合基层治理资源。”尕特卓玛说,调解室以精通汉藏双语、深谙藏族民俗文化的少数民族女性调解员为核心力量,广泛吸纳律师、妇联干部、基层司法工作者等专业人才,将法律法规与藏族“崇德尚和”的传统理念相融合,既严守法律底线、规范调解程序,又巧妙运用藏族谚语、民俗仪式等柔性手段,构建独具民族特色的矛盾调解模式。

  如今,在刚察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内,不时有群众表示“我要找卓玛调解。”尕特卓玛说:“当事人握手言和时脸上的笑容,就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会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用专业和温情守护公平正义。”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