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青海,湖天相映,云野交融。
7月13日,2025“中国工商银行杯”第二十四届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青海湖同宝山露营基地闭幕。
这场历时八天的国际自行车盛典中,来自四大洲11个国家的22支车队、154名运动健儿驰骋高原大地,在拼搏与超越中展现体育魅力,在激情与梦想中结下深厚友谊。参赛车手以“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为墨,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书写了无数令人热血沸腾的瞬间:既有冲刺时刻的雷霆万钧,也有团队协作的默契无间;既有个人意志的巅峰对决,也有不同文明间的深情对话。
作为展现大美青海的重要窗口和中国自行车运动的闪亮名片,本届环青赛将绿色的办赛理念、卓越的组织水平、严谨的竞赛作风、领先的技术标准贯穿全程,为推动中国自行车运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青海方案”。
展高原特色 竞技水平再提升
“拿下黄衫是我们车队的终极目标,很高兴今天如愿以偿。感谢队友全程的完美配合,也感谢青海这片美丽的土地和热情的观众。”哈萨克斯坦喜德盛阿斯塔纳车队车手穆鲁布兰·亨诺克在赛后说。凭借出色的表现,他将本届环青赛个人总冠军收入囊中,这也是自参加环青赛以来,这位实力悍将收获的第二个个人总冠军头衔,但他也坦言,今年的比赛更具挑战性,每一赛段都不容易。
事实上,本届赛事的黄衫之争,直到第七、第八赛段才进入白热化阶段,圆点衫、绿衫之争同样悬念重重,蓝衫保卫战也同样激烈,每一个赛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精彩以及自行车运动的无限魅力。
环青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赛事线路设计与节奏把控科学合理,为参赛车队提供了良好的竞技条件。尽管平均海拔达3000米,但各车队竞争依然激烈。在距离最长、坡度最陡的第六赛段,车队平均时速也有所提升。这一变化既得益于参赛车队整体实力的增强,也反映出赛事组织在路线规划、保障支持等方面的专业化进步。
本届赛事历时8天,设置8个赛段,途经西宁市、海东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总赛程1400公里,其中转场距离65公里。通过科学严谨的路线设计,实现了平路竞速、山地爬坡、丘陵越野等多种类型赛段的无缝衔接。
本届环青赛以品牌战略升级的全新姿态亮相,充分体现高原特色,内涵不断丰富,赛事价值得到多维拓展。赛事竞争激烈程度创下新高,竞技水平显著提升,各路车手克服低氧挑战,直面连续爬升、急转陡坡、横风侵袭,深刻诠释了自行车运动挑战自我的精神内核。
这一国际化赛事平台,不仅成功吸引了包括世巡赛车队在内的全球顶尖车队参赛,更为中国本土车队提供了快速成长的舞台。青海天佑德车队主教练吴生君对此深有体会——他早年以车手身份征战环青赛并屡获佳绩,如今则以教练视角见证着中国自行车运动的蜕变。
吴生君说:“环青赛是中国自行车运动发展的缩影,也是青海天佑德车队从本土车队迈向国际舞台的重要见证。这些年,运动员的训练体系日趋科学化、专业化,赛事对推动本土自行车运动的普及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2002年创办至今,环青赛历经二十余载发展,从国际自行车联盟(UCI)最初的2.5级赛事,逐步升级为UCI职业系列赛。凭借其独特的高海拔赛道、极具挑战性的路线设计以及壮美的沿途风光,赛事已跻身全球最具竞技难度和观赏价值的公路自行车赛事之列,成为中国自行车运动发展的标杆与典范。
强青海魅力 传播广度再拓展
丁香之城西宁的满城芬芳、彩虹故乡互助的醉人风情、金色门源的诗意浪漫、天境祁连的雪山牧野、藏城刚察的鱼鸟欢悦、和美共和的澎湃绿意、河清海晏的红色印记……
环青赛所到之处皆为美景,无疑成为展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名片”。这份坚持绿色发展的初心,也在今年的招商过程中进一步体现。
本届环青赛携手东风日产,首次引入纯电动车作为保障用车,积极探索低碳交通与赛事场景的有机融合,响应汽车产业转型趋势,成为聚焦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尝试。
赛道上,当纯电动车与自行车以不同的速度书写同一个绿色梦想,赛事保障用车车型完成了一场迭代,而自行车赛事“零碳驰骋”的理念也顺势延伸至四轮世界,重绘着车轮上的生态诗篇。
如今,环青赛持续丰富赛事体系和内涵,以更开阔的视野、更丰富的内涵向世界展现大美青海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盛、和谐之治、奋进之力。
与此同时,赛事的传播广度与深度同步拓展。从2023年开始,环青赛实现全程电视直播,八个赛段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青海卫视向广大受众呈现完整的比赛过程和精彩瞬间,并向国际电视频道、网络直播平台投放。经过三年尝试,环青赛的直播信号已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赛事关注度有效提升,电视直播的预期效果渐入佳境。可以说,借助直播镜头,环青赛的海外影响力持续扩大,赛事品牌伴随着骑行传遍世界。
当高原特色农畜产品亮相赛事,当鲁沙尔高跷为比赛擂响前奏,当青绣荷包挂在车队保障人员的随行背包上随风摇摆,当参赛车手与群众跳起欢乐的锅庄舞,当藏医优杰疗法为车手驱散连日作战的疲惫,当热气腾腾的青海美食跃动舌尖,当“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众多自行车爱好者的选择,当环青联赛吸引越来越多全国各地骑行者奔赴……这一个个画面在赛道的串联下碰撞出火花。
这或许就是融合的魅力。环青赛期间是青海旅游人气旺盛的时期,沿途各承办地积极结合青海省关于“农体文旅商”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工作要求,精心组织本地区赛段起终点、颁奖区的现场表演、氛围营造、特色产品及商贸展销等活动,将地方特色农产品、旅游精品线路、民间饮食文化、传统体育项目等融入环青赛活动各环节,让赛事活动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于是,借助环青赛这一赛事IP的有效催化,农业有了故事,体育有了根脉,文化有了市场,旅游有了灵魂,商业有了温度。
燃青海温度 激情传递再加速
总裁拉帕蒂安·杰罗姆来自法国,首次青海之行,便对沿途壮丽的自然风光表示赞叹,碧波荡漾的青海湖、策马奔腾的牧民等都成了他手机相册中的收藏。他在赛后表示:“很荣幸能参与本届环青赛。从赛前筹备到赛事圆满落幕,整个赛事团队展现出专业的组织能力和高效的执行力,各工作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工作人员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这项赛事能够持续举办并不断发展,本身就是其专业性和影响力的最好证明。”
赛事举办期间,组委会各成员单位、各承办地党委政府团结协作,有序组织各赛段赛事。裁判员秉公执法,赞助商鼎力相助,各媒体精心转播报道,服务保障人员营造出家的温馨,医护和安保人员守护健康安全,志愿者们传递友爱温暖,场内场外同心协力,共筑精彩,每一份保障都恰似春风化雨,于无声处托起环青赛每个扣人心弦的精彩瞬间。
第三赛段互助至门源的比赛中,受强降雨影响,涉赛路段出现落石、塌方,青海省公路局相关养护单位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响应、紧急出动,经过38分钟的连续奋战,道路恢复正常通行。
省红十字会全程参与8个赛段的应急救护服务保障工作,设置应急救护流动救护站点,配备急救药品、氧气袋、除颤仪等医疗用品,为观赛群众及工作人员免费测血压、血糖,普及应急救护知识。
竞赛组、市场开发与宣传组、安全保卫组、综合保障组、交通与生态保障组、车辆组、活动组、气象组、医疗组……竞赛执委会全力以赴,精准把控每一个细节,确保办赛精彩、参赛出彩。
毋庸置疑,赛事强有力的保障体系,让运动员在公平、安全的环境中全力拼搏,让观众在舒适、便捷的氛围中享受竞技魅力,让赛事在流畅、稳定的节奏中彰显品牌价值。
“环青赛就像一位老友,每年夏天都会如约而至,带来新的故事。而我们也和环青赛一路陪伴,一起成长。”见证了从第一届到第二十四届环青赛全部历程的综合保障组工作人员马晓芳,和环青赛的老朋友、新伙伴相约来年再聚。
八天的竞逐虽已落幕,但车轮碾过的每寸土地都留下了永恒的印记:这是体育精神与自然之美的完美交融,是人类挑战极限与敬畏自然的和谐共鸣,更是青海向世界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动人篇章。
当各国车手带着青海的祝福奔赴四方,这场高原上速度与激情的盛宴,必将化作促进文明互鉴的纽带,让大美青海的壮丽画卷通过转动的车轮,驶向更加辽阔的世界舞台。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