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一件事一次办”背后的民生温度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庆玲 靳晓芸    发布时间:2025-07-12 07:15    编辑:管理员         
乌兰县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正在为群众讲解政策。苏小燕 摄

  “你们的‘一件事一次办’真是帮了大忙!”6月25日,一句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言,通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2345市民服务热线传递到乌兰县社会保险服务局。电话中,青海悦茂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女士难掩激动,专门表扬了该局办事窗口的工作人员葛英。

  这通表扬电话的背后,是乌兰县人社系统深入践行“广系民生,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生动实践。7月7日,记者来到乌兰县政务服务大厅,探寻这通表扬电话背后的故事。

  只见大厅内一派繁忙,各窗口工作人员都在紧张有序地为群众办理业务。在人社服务窗口,葛英正专注地为前来办事的群众解答问题,她专业的业务能力和亲切的服务态度,让这个窗口显得格外温暖。

  说起表扬电话,葛英记忆犹新。时间回到6月下旬,工程项目开工在即,王女士却对着繁杂的工伤保险参保手续犯了难。险种怎么核定?费用怎么计算?材料准备更是毫无头绪。焦虑之下,她匆匆赶到乌兰县政务服务大厅寻求帮助。

  “您别着急,我一步步给您讲清楚。”葛英的热情安抚瞬间化解了王女士心中的慌乱。葛英拿出一份清晰的材料清单,用最通俗的语言拆解政策难点,还配上直观易懂的流程图解。

  在材料审核时,葛英敏锐发现部分数据遗漏,立即协助核对补正,避免了企业因材料问题反复奔波。业务办理办成后,王女士赞叹不已,“原本一团乱麻的业务,在工作人员专业而温暖的全程引导下顺利办结。”

  在乌兰人社的服务窗口里,这样温暖的故事不是个例。今年截至6月底,乌兰县人社系统已收到群众赠送的4面锦旗,每一面背后都藏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今年4月下旬,乌兰县人社局工作人员回访工资拖欠案件的处理结果时,群众李某将锦旗递到工作人员手中,感激道:“多亏你们的帮助,我才能这么快拿到被拖欠的务工费用。”这面锦旗,承载的不仅是薪水的归还,更是在困境中获助的慰藉。

  “如果因超时间办理退休手续而造成少拿三四个月的退休养老金不予补办,或者是视作缴纳养老金的时间少了,无论是哪一个结果,损失都很惨重!”一位退休工人紧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如是说。这面锦旗的背后,是一次及时办理的养老金转移,守护了退休生活的安宁。

  在乌兰县人社窗口这片阵地上,荣誉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对“群众之事无小事”的郑重恪守。

  乌兰县人社局副局长石荣介绍,今年4月,就业窗口凭借精湛业务和贴心服务跻身“五星级”窗口红榜,成为全县政务服务的标杆;在每月窗口服务评比中,就业、社保窗口始终稳居前五……每个服务窗口的繁忙,都有一种令人心安的力量。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乌兰县人社部门基层办事窗口推出一系列便民举措,持续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理时限,“一次性告知”“容缺受理”让群众办事更从容;更有“业务骨干服务队”提供“一对一”精准指导,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承诺逐一兑现。

  同时,服务触角不断向细微处延伸:开设的汉蒙双语服务岗,累计办理少数民族群众业务200余件;推行“午间不打烊”延时服务,非工作时间急事照办;启动“银发无忧”行动,为高龄老人提供上门认证、代缴代办等暖心服务。

  民生兜底网的针脚,正是在无数细微处的用心用情中织就。“窗口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也是展现政府形象的重要窗口。”石荣深知群众之事无小事。她表示,将以表扬为新的起点,打造群众心中的人社服务“金字招牌”。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