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大天鹅刚走,黑颈鹤又来
仙女湾上演不间断的生态狂欢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祁宗珠    发布时间:2025-07-12 07:34    编辑:管理员         

  在青海湖北岸,有一个地方美如仙境,这就是仙女湾。仙女湾,藏语称“拉姆克”,意指仙女,湾如其名。这片高海拔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众多鸟类的迁徙栖息之地。一年四季,这里很热闹,南来北往的候鸟在这里筑巢繁育生命。

大天鹅。崔春起 摄

  夏日的早晨,记者走进仙女湾景区,一股清爽的凉风扑面而来。放眼望去,不远处有多种水鸟在湖面上飞翔。

  “大天鹅!大天鹅!”临近中午,游客张辉发现了大天鹅的身影。在200多米外的湿地上,两只大天鹅引吭高歌,拍打着翅膀嬉戏玩耍。看到这一幕,张辉和家人赶紧用手机记录这难得的场景。

  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生态旅游从业者华青本介绍,在仙女湾湿地栖息的大天鹅种群数量随季节变化,冬春季最多,夏秋季逐渐减少,眼下看到的大天鹅,也即将从仙女湾出发,前往较为凉爽的夏季栖息地。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仙女湾是青海湖流域典型的湿地,水系和水生植物类型丰富,植被覆盖率更是达95%,良好的湿地生态吸引了大天鹅等众多鸟类来这里安家。

  相关监测资料显示,在青海湖水域监测到的大天鹅,数量最多时超5000只,主要分布在仙女湾湿地、蛋岛、铁卜加河、泉吉河口、沙柳河一带。冬日,它们或小憩,或追逐嬉戏,或结伴翱翔,为青海湖带来勃勃生机。

青海湖仙女湾湿地。祁晓军 摄

  午后,天气放晴。记者站在仙女湾的亲水平台上,湖面闪现出波光粼粼的一幕,这一景象从眼前延伸至数百米外。转身向西看,景区外的草场上,一只黑颈鹤正在散步,另外一只在湖中的小岛上觅食。6月是黑颈鹤育幼的季节,这一对黑颈鹤选择在人为干扰较少的青海湖仙女湾繁育下一代。

  仙女湾是青海湖最具观光价值的区域之一,也是青海湖最重要的湿地之一,1992年被联合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加入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也是黑颈鹤的重要栖息地。

  刚察县生态管护员孙伟介绍,前不久,他和同伴在仙女湾附近的农田里,看到种群数量较多的黑颈鹤,它们在农田里相互追逐,很是热闹。当天,共监测到60多只黑颈鹤。

黑颈鹤与普氏原羚同框。吴永林 摄

  黑颈鹤的到来,也让孙伟和同事忙碌起来。他们每天除了用远程设备观察黑颈鹤迁徙的动向,还带着设备到周边巡护,预防外界因素对野生动物的干扰。

  孙伟说,随着天气不断转暖,大天鹅陆续离开青海湖,飞到遥远的北方,而黑颈鹤也从温暖的南方一带飞到青海湖,在仙女湾一带搭建巢穴、产卵,孵化下一代。

  “黑颈鹤宝宝出窝了。”7月初,一对栖息在仙女湾湿地的黑颈鹤夫妇成功孵化出两只幼鹤,两口之家变为四口之家,为静谧的湿地带来生机。这些天,摄影爱好者才新木加拍摄到了这对黑颈鹤夫妇孵化、育雏的全过程。

  青海湖仙女湾景区不仅是大天鹅、黑颈鹤的家园,更是以大天鹅、黑颈鹤为代表的众多高原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被誉为“生命的摇篮”“物种基因库”和“鸟类乐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而这一切,得益于我省对生态保护的坚定决心和付出的不懈努力。

  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省全面加强草地、林地、湿地和沙化土地的保护修复,使得青海湖的蓄水量逐年增加,流域水质保持稳定,草原植被覆盖度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资源得到快速恢复,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如今,这里“水清滩净、渔鸥翔集、人湖和谐”的美丽景象,已成为吸引全国游客前来游览的一大亮点。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