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高原发展的生命线,是民生福祉的压舱石。在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青海省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为行动纲领,全省上下同心、政企民协同,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安全生产活动,推动安全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为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互动体验强宣教
安全理念入人心
六月的青海,阳光洒遍高原大地,安全的种子也在此时蓬勃生长。6月16日,青海省“安全宣传咨询日”主场活动在西宁市中心广场盛大启幕,一场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知识盛宴呈现在群众眼前。活动现场,咨询台、宣传展板、应急救援装备展示区等错落有致,吸引大批群众驻足。
醉驾酒驾模拟体验区成为人气最旺的“打卡点”。特制的VR眼镜将虚拟与现实巧妙融合,参与者戴上后,瞬间仿佛置身于醉驾后的危险境地:道路扭曲变形、视线模糊不清、身体不受控制。市民张先生体验后心有余悸地说:“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太震撼了,以前觉得酒驾离自己很远,现在才知道这是拿生命在冒险,以后绝对不会有侥幸心理。”这种沉浸式体验让“酒后禁驾”的理念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
无人机展示区同样备受瞩目。印有“青海应急”标识的白色无人机,不仅外观科技感十足,其强大的功能更是令人赞叹。它拥有长达六小时的续航能力,配合高清摄像头和先进传感技术,能够在应急救援中迅速升空,成为“空中侦察兵”,为救援指挥提供精准、及时的现场信息。这不仅展现了青海在应急装备领域的科技实力,更让群众直观感受到科技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的强大力量。
西宁主会场的热烈氛围也在全省各地同步上演。西宁市城东区在王家庄小商品批发市场,工作人员针对商户的经营特点,详细讲解消防安全知识,手把手教商户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排查店铺内的安全隐患;城北区在朝阳公园,通过设置卡通形象的宣传展板、发放趣味安全知识手册,吸引众多家长和孩子参与,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安全理念;城中区联合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在城南广场,将安全生产知识与园区企业实际相结合,为企业职工和群众提供专业、实用的安全指导;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安全宣誓环节,企业代表铿锵有力的誓言响彻广场,彰显出守护安全的坚定决心。
全民参与查隐患
织密筑牢防护网
隐患是事故的“温床”,排查整治隐患是安全生产的关键“防线”。青海省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掀起全民参与的隐患排查行动,从企业车间到社区街巷,从校园课堂到物流网点,安全隐患排查的“显微镜”无处不在,共同织就一张密实的安全防护网络。
在企业一线,“吹哨人”制度成为安全生产的“前沿哨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推动企业建立内部隐患报告奖励机制,激发员工主动“找茬”的积极性。今年以来,企业共收到26276件内部职工反馈的安全隐患,发放奖励资金37.3万余元。这种“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氛围,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社区作为基层安全治理的“神经末梢”,发动网格员、志愿者开展“地毯式”排查。西宁市某老旧小区内,志愿者发现一栋居民楼的电动车充电桩线路被私拉乱接,存在严重火灾隐患。社区立即联合电力部门进行整改,并加装智能充电桩,同时开展安全用电宣传。
新业态从业者也成为隐患排查的“移动力量”。海北藏族自治州应急管理系统主动作为,凝聚合力,先后组织8家快递品牌和4家外卖平台近180名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开展“理论教学+情景互动+实操练习”三位一体的应急救护培训,使他们不仅能保护自身安全,还能在服务过程中为群众提供紧急救助。
校园安全排查则聚焦“细微之处”。各学校对实验室危化品管理、体育设施稳固性、食堂燃气安全等进行专项检查。同时,通过“安全隐患我来找”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真正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从生产车间到城市街巷,从校园角落到新兴行业,这场全民参与的隐患排查行动,不仅是对风险隐患的“大扫除”,更是一次安全生产理念的深度践行。
创新举措强根基
赋能安全新发展
安全生产的长效发展,离不开应急能力的提升与安全文化的浸润。青海省从强化执法规范、完善应急体系、培育社会共治等多维度发力,推动安全生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安全动能。
在执法能力建设上,海西州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专题培训,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剖析”的方式,规范执法流程,提升执法人员精准发现问题、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海东市则通过签订应急、消防、特警三方联动协议,整合救援资源,建立联合训练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中实现“快速响应、协同作战”。
应急演练成为检验和提升能力的“试金石”。海南藏族自治州在贵德县万家商贸城开展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疏散演练,模拟火情发生后,消防、医疗、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协同作战,从初期扑救、人员疏散到伤员救治,全流程实战化演练暴露出部分环节衔接不畅等问题,为后续改进提供了方向。
社会共治机制不断完善,激发全民参与热情。大通县、果洛藏族自治州分别聘任安全生产社会监督员、观察员,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群众代表担任安全生产“监督员”“吹哨人”。他们深入街巷、企业,将发现的电动车违规充电、工地安全防护缺失等问题及时反馈给监管部门。
各地还通过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形式,推动安全文化深入人心。西宁市生物园区举办的首届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创新采用“理论+实践”模式,设置隐患查找、应急救援模拟等环节,企业职工在“实战”中提升安全技能;海东市通过安全主题文艺巡演,将安全生产知识融入歌舞、小品,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增强安全意识。
安全发展,久久为功。2025年青海省“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咨询日活动的多维互动、隐患排查行动的全民动员和安全能力建设的创新赋能,在全省范围内奏响“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时代强音。安全生产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青海省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凝聚起全社会的安全合力,让安全之光照亮高原发展的每一步征程,为全省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如磐石的安全保障。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