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党建领航风帆劲 日秀玛村阔步行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栾雨嘉    发布时间:2025-07-03 07:19    编辑:管理员         
QQ图片20250703060702党建引领,村民领分红。同仁市委组织部提供

  6月30日,记者走进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黄乃亥乡日秀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饲草库内,燕麦饲草料码放得整整齐齐,散发着清新的草香;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颗颗饱满的黑青稞在机械的运转下,被研磨成细腻的面粉。工人们忙碌封装,将一袋袋承载着希望的农产品装车发往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令人振奋不已。

  这份景象的背后,鲜红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基层党组织将战斗堡垒筑在产业一线,党员干部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冲锋在前,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成为日秀玛村破茧成蝶的核心力量。

  “党就是咱们的主心骨!”日秀玛村党支部书记羊吉加感慨万千,“乡党委统筹谋划、村党支部精准施策,村民坚定不移跟党走,村里有了像样的产业,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如今,大家不仅能在家门口挣工资,每年还能喜滋滋地拿到分红,日子越过越敞亮!”

  每当忆起往昔,羊吉加总觉得有些沉重。日秀玛村是典型的纯农业村,村内零散的耕地多分布于起伏的山峦之上。传统的人工耕作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头来,卖粮所得甚至难以覆盖种子化肥的开支。在这样的困局下,土地逐渐失去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年轻劳动力外流,村子慢慢失去生机活力。

  2020年前,村集体账户上那孤零零的3万元,像一记重锤敲在所有人的心头。而邻村民宿里飘出酥油茶的醇香,观景台上游客的欢笑声此起彼伏。眼见着周边村民靠着旅游产业过上富足日子,羊吉加看在眼里,更急在心里。望着村民期盼的眼神,他立下“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言,毅然扛起责任——以党建为引领,誓要为村民闯出一条致富新路!

  在上级党组织指导下,“土地入股成立日秀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方案应运而生。在村党支部的周密部署与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下,一面面党旗插在入户动员的路上,一枚枚党员徽章闪耀在田间地头。

  羊吉加率先垂范,带头将自家土地折股量化;党员先锋队挨家挨户走访宣讲,帮助村民算清“经济账”。短短数月,全村249户村民主动将372.39公顷耕地入股,昔日“巴掌田”化零为整,交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经营,为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过去单打独斗,累死累活挣不到钱!”羊吉加蹲在新翻整的田垄边,向村民细数变化,“现在村党支部领着村民走产业化路子!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引入机械化作业,翻地播种效率翻倍;统一采购农资,成本直降;对接商超签订订单,销路不愁!这一系列降本增效的举措,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年底大家都能参与分红。”在村党支部引领下,分散的土地凝聚成发展合力,曾经沉寂的山村焕发出新生机。

  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指南针”作用,立足实际、深入调研,最终选定“青甜”燕麦饲草与黑青稞为主导产业。

  “目前,日秀玛村已种植240公顷燕麦、133公顷黑青稞。”羊吉加介绍,燕麦饲草营养丰富、可多茬收割,是畜牧业的优质饲草料;黑青稞作为高原特色作物,深加工潜力巨大。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村里建成库容1000余吨的饲草储备库,筑牢抗灾保畜防线;完善黑青稞加工生产线,生产黑青稞糌粑、黑青稞面粉,提升附加值;在同仁市开设农产品体验店,市区深化“农超”对接,拓宽销路。

  2024年,日秀玛村村集体经济预计总收入达115.684万元,45.684万元分红款惠及全体村民,户均分红最高达9450元,分红剩余70万元作为发展基金,为产业升级注入“源头活水”。

  从“输血”到“造血”,日秀玛村在党建引领下探索出“六化”发展模式——资源股份化、农民股民化、经营规模化、耕作机械化、链条一体化、利益共享化,实现“土地变股份、农民变股民、小田变大田、资源变资产、自销变多销、帮治变自治”的华丽转身。如今,党旗红引领产业兴、百姓富,日秀玛村正以昂扬姿态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