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援青礼赞】一株蒲公英,种在千里之外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程宦宁    发布时间:2025-07-03 07:30    编辑:管理员         

  2025年6月16日,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年轻的护士长梅朵正娴熟地操作着呼吸机。几年前,她还是一名面对早产儿护理都会紧张的新手;如今,她却能从容应对复杂的重症监护任务。“这台设备是北京专家手把手教我们用的。”看着仪器上的“北京捐赠”铭牌,她眼中闪烁着光芒。

  这样深刻的“北京情缘”,早已遍及整个玉树。玉树州第二民族高中的智慧教室里,京藏学子共享着北京四中传来的实时网课;称多县牦牛产业园的车间内,首农集团的技术手册铺在加工设备旁;在北京帮助下建立起的玉树市公交服务系统为市区的居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服务;更不用说遍布玉树城乡、由北京援建的道路、绿化和照明设施,悄然重塑着这里的面貌……

  北京与玉树,山水相隔千里。然而,十五年的倾情对口支援,早已将两地紧紧联结——如同一家,携手同行。从守护生命的医疗援助,到点亮未来的教育支持;从扎根产业的技术帮扶,到培育希望的人才培养,这支来自首都的磅礴援青力量,用十五载时光,在雪域高原镌刻下不朽的“北京印记”。

QQ图片20250703061820刘艳亭下乡调研。程宦宁 摄
QQ图片20250703061834孙美红下乡调研时和藏族儿童在一起。程宦宁 摄

  零距“医”靠:北京仁心暖高原

  他叫刘艳亭,是北京第五批援青医疗领队、同仁医院援青医疗队长。

  “2022年7月,我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对口支援号召,来到玉树州人民医院担任院长一职,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既然来了,就一定要为当地的百姓做些什么。”刘艳亭说。

  初到玉树,刘艳亭克服高反困扰,迅速转变角色,扛起玉树州人民医院院长的重担。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刘艳亭并没有急着开展工作,而是花了大量的时间摸“家底”。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刘艳亭发现,高原壮美的风光背后是严峻的医疗现实。随着北京医疗帮扶的深入开展,虽然当地缺医少药的情况得到很大改善,但牧民们的就医观念仍旧落后。

  在帐篷里、火炉旁,刘艳亭听到了太多牧民对疾病抱着“认命”态度的故事,看病怕花钱。刘艳亭说:“很难想象,数额不大的挂号费,竟然也能成为横在牧民和医院之间一道实实在在的心理门槛和经济门槛。”

  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只有主动改革,才能打破僵局。“必须先让群众愿意走进医院!”刘艳亭力排众议,决定从减免挂号费入手推动改革。

  2023年,玉树州人民医院全面推行“0元挂号”制度。效果立竿见影——门诊量当年就增长了20%。越来越多牧民,因为“零门槛”而主动走进了医院。

  不仅如此,刘艳亭把精力放在了提高医院救治水平上,特别是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他带领全院全力推进胸痛、创伤、卒中、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建设,在高原上织就了一张生命守护网。

  刘艳亭说:“通过一批批的医疗‘组团式’帮扶,如今我们州人民医院建成‘名医工作室’‘院士工作站’等,先后填补了危重儿童新生儿救治中心等14个学科空白,开展了168项新技术,助力州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百姓在家门口不仅‘看得上病’,还实现了‘看得好病’。”

  对刘艳亭而言,比数字更珍贵的,是一个个及时就医就诊挽救生命的真实案例,越来越多牧民愿意主动走进医院。

QQ图片20250703061841周振霞(左一)在玉树州农产品体验店了解产品情况。程宦宁 摄
QQ图片20250703061848传帮带,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程宦宁 摄

  同心育人:京玉共绘成长梦

  “80后”的孙美红作为北京第五批援青教育干部,在玉树州教育局担任副局长,分管学前教育、异地办学、信息技术教育等多个领域。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她清楚地认识到:“不能简单地把北京的工作方式搬到玉树来,必须因地制宜。”

  她走遍了玉树6个市县的教育机构,深入了解当地教育现状和需求。

  在一次走访偏远牧区的学前巡回走教点时,她看到5个孩子和1位老师在简陋的帐篷里上课,并在山上庄严升起国旗时眼眶红了。她说:“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要为他们做点什么的决心。”

  很快,孙美红找到了工作的抓手,在玉树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高达97%的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在北京援青玉树指挥部和州教育局的共同支持下,孙美红带领团队策划了一系列京玉师生交流活动。“感恩祖国 圆梦北京”乡村教师研修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少年研学营、“我和冠军有个约会”足球少年研学活动……这些项目让数百名玉树师生有机会走出高原,走进首都。

  孙美红回忆说:“2023年,我带队去北京开展研学活动,临出发前几个学生突然围住了我,请求说,孙老师这次去北京可以带我们去天安门参观吗?我们最想看的就是升旗了。我们还想穿上我们民族的衣服在国旗下敬礼。当时,听完孩子们的请求,我的内心非常地感动,我想这也许就是开展思政课的意义所在,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爱国,知道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意义。”

  正是有了这一次的触动,后续工作中孙美红还带领北京教育援青团队实施了“京玉思政大课堂”项目,邀请北京的名师专家和玉树名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两地学生共上一堂课、共唱一首歌、共绘一幅画。这种创新的教育形式不仅增进了京玉两地师生的情谊,更在京玉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

  孙美红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一群人的力量是无限的。十五年来,在一批批北京援玉团队的助力下,玉树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当我们回过头,看到玉树教育的变化和孩子们的成长,就会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

QQ图片20250703061857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学生与首师大附中学生交换礼物。州教育局供图
QQ图片20250703061905推动当地传统牧业发展。程宦宁 摄

  产业赋能:高原明珠焕新彩

  “我们玉树的牦牛肉干、黑青稞面、芫根饮料,都是绿色有机的高原特色产品,营养价值高而且味道也都非常棒……”一早,州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兼任“玉树牦牛”产业发展小组组长的周振霞就开始联系各大销售平台,推广玉树的特产。

  2022年,北京第五批援青干部周振霞第一次站上雪域高原。她说:“这是我职业生涯里的第三次‘跨界’,在此之前,我在北京昌平区的水务局、昌平区回天地区专项治理工作专班以及农业农村局任职。”

  周振霞知道,玉树州以农牧业为主导产业,而自己长期在农业农村领域任职,选派自己,为的就是推动当地农牧产业发展。可问题也来了,北京是平原,玉树在高原,高原地区的牦牛,周振霞并不熟悉。

  但她也没犯怵。“没有人生而知之,我们不都是通过学习一点点掌握的。”留着一头短发的周振霞,说起话来非常地爽朗、利索。

  2024年,玉树洁吉文化旅游特色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了一款玉树青稞系列产品,但碍于没有好的销售渠道,产品销量一直上不去,这可急坏了企业负责人索南洁吉。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周振霞得知了这一情况后,主动帮助索南洁吉参加了北京农业嘉年华等农牧产品展销活动,为她的新产品找到了销路。

  三年里,周振霞着力推动当地传统的畜牧产业发展,扩大了“玉树牦牛”的品牌影响力,也让来自高原明珠的“土特产”奔向了更广阔的地方。

  周振霞说:“这些年来,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针对高原牧区产业特点,优先帮助玉树发展农牧业和文旅产业,引进首农食品集团、首旅集团落地,成立首农玉树公司和京玉旅游公司,做大做强了‘玉树牦牛’区域公用品牌,助力‘玉树牦牛’成为唯一入选农业农村部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的青海品牌。支持称多县称文镇饲草料加工厂等90余家农牧企业扩大规模,在五县建成就业实用技能实训基地,促进1.5万人就地就近就业,辐射带动3万余人增收……”

  十五年,66.62亿元资金,1167个项目,316名援青干部……这些数字背后,是京玉两地各族群众血浓于水的情谊。正如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党委书记李育海说:“我们留下的不只是项目,更是一颗颗种子,它们会在高原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当格桑花再次盛开时,新的援青故事,还会续写。

  手记:在玉树感受“北京温度”

  6月,来到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站在当代山顶俯瞰整个玉树市区,白墙红檐的藏式新居与笔直宽阔的街道交相辉映,阳光洒在每一寸土地上,映照着这座城市浴火重生的十五年。只有双脚真正踏在这片高原之上,才能真切感受到这里的“北京温度”。

  2010年,北京与玉树结成对口支援的“兄弟”以来,首都的深情厚谊跨越千山万水,为雪域高原注入了振兴发展的蓬勃力量。这份跨越地域的帮扶,不仅是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一份心手相连的温暖承诺。

  来到玉树市人民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内,映入眼帘的是三块大屏幕,然后是专业的配套设施和智能的操作系统,这些“硬实力”在每一次会诊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玉树市人民医院院长敖日格勒说:“在北京援青‘组团式’医疗帮扶的助力下,我们玉树市人民医院对接北京市密云区医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开通了远程会诊业务体系。以前遇到复杂病例,患者要颠簸十几个小时转院,现在通过这套系统,北京的专家就能实时指导。”

  十五年的时间,北京累计选派数百名医疗骨干驻点帮扶,不仅带来了价值超千万元的先进设备,更手把手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当我看到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时,恍然明白,这就是玉树的“北京温度”。

  夜幕降临,格萨尔广场的音乐喷泉随歌声起舞,身着藏袍的老人与穿着运动服的少年并肩走过。十五年援建,北京在玉树留下的不仅是鳞次栉比的房屋、功能齐全的医院和书声琅琅的校园,更是镌刻在高原儿女心中的深情厚谊。

  在北京市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青海玉树指挥部的墙上,挂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京玉同心,情满三江”。这八个字,是十五年援青路的最好诠释。当北京的朝阳与玉树的雪山同辉时,我们看到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高原深处的生动实践,是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坚实足印。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