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祁连山下悠扬的牧歌跨越千里,在南海之滨婉转回荡。伴随着身着绚丽藏袍的舞者翩跹起舞,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青海主题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9号馆正式揭开神秘面纱。
歌舞渐歇,观展的游客陆续走进了青海主题馆,开启了一场关于河湟文化的奇妙之旅。游客的目光,被青海主题馆各个展位上的产品所吸引。在青海赞檀花开文创开发有限公司的展位上,田玉蓉时而整理着展台上的文创产品,时而给好奇的顾客介绍着产品。“这是用什么工艺制作的?看着好精致啊。”一位游客指着展台上一件制作精美的摆件询问。“这件九龙御瑞掐丝盘,采用的是传统的掐丝技艺。”田玉蓉介绍。在田玉蓉的介绍下,游客拿起掐丝盘细细欣赏,惊叹连连。在他们的展位上,还有一些羊毛毡文创产品。羊毛毡工艺历史悠久,是通过对羊毛进行戳刺、塑形等处理,使其毡化成型。这些羊毛毡文创产品造型可爱,色彩丰富,其中有一只类似动画形象肖恩的小羊,身上装饰着多彩毛球,是一件非常可爱的家居饰品。“我们的羊毛毡文创产品的制作技艺是源自果洛州的羊毛毡技艺。我们希望将更多的非遗文化带入现代生活,也让更多的人了解青海的非遗文化。”田玉蓉说。
天音文创馆的展位前人气爆棚。李居营指着展台上憨态可掬的兔狲、雪豹等毛绒玩偶和各种精美的徽章、冰箱贴等介绍说:“我们的文创产品以青藏高原本土明星物种为主题,希望通过这些可爱的文创周边,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青藏高原的野生动物。”一位参观者拿起一个雪豹冰箱贴,爱不释手:“太可爱了,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有纪念意义,还能让我时刻想起那些生活在高原上的生灵。”在天音文创馆的展台上,小雪豹凌小蛰的文创产品非常吸睛。钥匙扣上的凌小蛰睁着圆溜溜的眼睛,被救助人员轻轻抱起;冰箱贴上的凌小蛰张着大嘴,正打算饱餐一顿……李居营说:“今年,小雪豹凌小蛰被救助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于是我们就把这份温暖做成文创,希望让更多人记住青海雪域高原的生灵之美。”
果洛段氏民族手工艺开发有限公司的展台上,藏银茶壶散发着独特的金属光泽,上面雕刻的精美花纹,诉说着藏族银饰锻造技艺的悠久历史。其中,一件釉里红内胆嵌银杯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作为果洛藏族自治州银饰锻造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段松文满脸自豪:“在制作这件釉里红内胆嵌银杯时,我们创新性地将陶器和银器相结合,让这件产品既拥有陶器温润古朴的质感与独特的釉色之美,又兼具银器的光泽与精致,在实用的同时更具艺术欣赏价值与收藏价值。”旁边的参观者不时发出赞叹,对藏族银饰锻造技艺的精湛表示钦佩。
青海方寸造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文创产品,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本届文博会,他们带来了雪豹以及青海昆仑文化山海经两个系列的IP产品。其中,包括蟠龙、蛟龙、青龙、应龙、烛九阴、开明兽等神话神兽形象的文创产品,将古老的山海经神话故事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通过创新的表现形式,把这些神秘的神兽形象转化为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以更年轻有趣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设计师王文韬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文博会,我们的小雪豹和山海经神兽都非常可爱生动,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品质化文创产品的需求。”
5月22日至23日,整个青海主题馆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参观者或驻足欣赏,或与参展商交流,对青海的文化和文创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游客秦爽在参观完展厅后说:“通过对这些产品的了解,让我深入认识了青海的文化特质、民族融合以及生态理念等,也让我感受到了青海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场文化的盛宴中,青海主题馆不仅展示了青海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域风情,更通过一个个文创产品、一项项非遗技艺,让河湟文化走出青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它搭建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让更多人领略到了青海文化的魅力,也为青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