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忠魁在共和光伏产业园子阵中拍到刚孵化出的小鸟”“明振平在光伏子阵中拍到白狐”“孙汉斌在光伏子阵中拍到蜥蜴”“吴超拍到鹰隼”“童学径在开关站附近拍到狐狸”“电力技术公司丁琨在龙羊峡水电站拍到岩羊……”
5月22日晚,国家电投黄河公司新闻中心记者吴梦雪在做一条契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稿件时,在朋友圈征集照片。“我只是试着发了一条征集在光伏子阵、水电站拍到小动物照片的朋友圈,没想到私信收到了那么多照片,原来这些高原精灵是我们的‘常客’。”吴梦雪说,整理一张张小动物的照片时,她连连感叹一座座生态电站为当地生态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吴梦雪所在的黄河公司以科技之力织就生态屏障,用责任之心守护每一条洄游的鱼,每一只栖息的鸟。“黄河公司的丰饶,不只在于创造清洁绿色的能源,更在于万物相生的回响。”整理完照片后,吴梦雪写下的一段话引起众多新能源人的共鸣。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这是多年前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滩的真实写照。2010年,黄河公司布局光伏领域,落子塔拉滩,在不毛之地开辟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地因势建光伏电站,减少对地表的扰动;机械化打桩,减少施工开挖量;箱变采用无事故油池设计,保护生态环境;围绕光伏产业链配置创新驱动链,以提高光伏电站系统效率,资源充分利用;使用预装式开关站,减少现场施工……
“开工建设的同时,我们成立了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河公司分实验室,系统研究如何以光伏建设保护高原生态环境。”黄河公司海南分公司负责人介绍。
此后的十几年内,成片的光伏子阵有效降低太阳辐射,形成风阻降低风速,空气和土壤湿度增加,加之清洗光伏板、滴灌、有意识种植草木等人为因素,共和光伏产业园区里植被逐渐恢复,长出紫羊茅、赖草、沙蓬等27种植物,增加植被覆盖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
“塔拉滩上植被恢复,鸟儿索性把巢筑在草丛中。在黄河水电人的精心呵护下,生态电站里‘宾客’纷至沓来。”格外喜欢观察小动物的黄河公司海南分公司员工孙忠魁说。
他们不仅是清洁能源的生产者,还是高原精灵的守护者。前不久,黄河公司海南风电分公司切吉西项目员工在日常巡检中,意外救助了一只受伤的金雕。
当时,巡检人员正在切吉一中队风电场L6线路开展例行检查,忽然听到一阵微弱的挣扎声,循声而去,发现一只成年金雕俯卧在草丛中,翅膀受伤,无法正常飞行。巡检人员对其伤口简单处理后迅速联系了海南藏族自治州森林公安,并全力配合开展救助工作,共同为这只受伤的金雕提供了及时又专业的帮助。
一边整理照片,一边整合数据,让吴梦雪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近年来,黄河公司在黄河上游监管水电站的河段开展环境保护设施调查、环境监测站网布设、信息系统开发与上线等工作,可视化监管水电站生态流量、水温、水质、水生生态、陆生生态、环保设施运行的全过程。先后建设的羊曲、班多、李家峡、苏只、积石峡、纳子峡6座鱼类增殖站,仅黄河干流羊曲段便采集到浮游植物92种、浮游动物54种、底栖动物17种、鱼类19种,树立了水电环保管理工作的新典型与新应用。
“我想,这就是践行‘建设一个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的水电开发理念,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攻克难关,持续推进电力开发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相融合,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最美诠释。”吴梦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