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黑鹳的选择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赵俊杰    发布时间:2025-05-22 07:34    编辑:管理员         

  清晨,祁连山南麓山脚下的青海互助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南门峡湿地公园”)一片寂静。在微风的吹拂下,南门峡水库湖面上泛起阵阵涟漪。湖边,一只雄性黑鹳正在觅食,而在不远处的山崖上,一只雌性黑鹳正在孵蛋。这两天,这对黑鹳夫妇起早贪黑,轮流觅食、孵蛋,共同迎接它们即将出生的雏鸟宝宝。

黑鹳觅食。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黑鹳定居南门峡

  南门峡湿地公园地处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良好的水资源加之周边丰富的植被,使这里成为众多野生鸟类的家园。

  “南门峡湿地公园物种丰富多样。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以及整理采集的标本,共记录到植物376种。丰富的植被是野生鸟类天然的栖息地,根据最新监测结果,调查到脊椎动物共有23目57科188种,其中不乏黑鹳、斑尾榛鸡、白尾海雕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南门峡湿地公园保护中心主任吴谦说。

  黑鹳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其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查阅新闻报道发现,近年来,青海不少地区陆续监测到黑鹳。但大多数是迁徙途中临时歇脚的,而停留下来生活的极少。

  “黑鹳对栖息地的要求非常高,且有沿用旧巢的习性,连续多年在南门峡现身,表明近年来南门峡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黑鹳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栖息地。”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会长王舰艇说。南门峡湿地公园自2019年监测到黑鹳以来,截至目前,连续多年监测到黑鹳筑巢的影像记录。

  黑鹳每年春天飞来,在这里筑巢孵卵,直至把幼鸟喂养长大。翌年,再到这里继续繁衍后代……它们已经把南门峡当成新的家园了,而南门峡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也把黑鹳当成这里的新主人,努力为它们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4月初,南门峡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开展巡护时,在公园合理利用区监测到新的一窝黑鹳正在筑巢繁育。

黑鹳起舞。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供图

  黑鹳:南门峡的新名片

  南门峡湿地公园四面环山,绿树成荫,一条清澈的小河缓缓流向峡口。河对岸的一处山崖上,便是这对黑鹳夫妇的巢穴。巢穴极为隐蔽,用肉眼无法看到。

  “今年3月,这对黑鹳夫妇住进旧巢,我们判断可能是去年的那一对黑鹳夫妇。虽然大部分黑鹳是迁徙鸟,但是比较恋旧,第二年还会回到老地方,寻找自己的旧巢。”吴谦说。

  这段时间,南门峡湿地公园管护员马贵德和其他管护员早出晚归,时刻守护着黑鹳和其他鸟类的安全。

  “每年四五月是大多数鸟类的孵化期,我们的主要职责是保护它们不受外界的干扰。”马贵德说,黑鹳警惕性高,如遇到外界的干扰,容易发生弃巢的行为。

  马贵德守护南门峡湿地公园有好几个年头了。这些年来,最让他欣慰的是,到南门峡的鸟类越来越多。马贵德说,今春巡护的时候,他们还发现了6只蓑羽鹤的身影。这6只蓑羽鹤停留了几天,等吃饱喝足后,飞往下一站。

  顺着马贵德巡护的脚步,环绕南门峡水库一周,眼前的景象让人陶醉。放眼望去,平静的湖面碧波荡漾,数十种叫不出名儿的水鸟时而低头觅食,时而结伴高飞。它们的到来,为夏日的南门峡增添了一份别样的乐趣。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一员,它们依赖茂密的森林、湿地、草地。而南门峡湿地公园,几乎满足了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这里拥有茂密的植被、湿地、水源、山脉,尤其是丰富的水生物,满足了黑鹳等水鸟的一日三餐。

  近年来,南门峡湿地公园在辖区河流开展鱼类多样性监测。从监测结果来看,截至目前,南门峡湿地公园鱼类为3目4科10属14种,主要以裂腹鱼亚科和高原鳅科为主,还有其他两栖动物。

  “鸟类、鱼类作为生态链的组成部分,为南门峡整体生态链的良性循环起到积极作用。”吴谦说,对互助县而言,南门峡生态环境安全屏障作用明显,他们要守护好这方净土,为祁连山乃至青海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南门峡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百鸟争鸣,鱼翔浅底,宛如青海生态的一扇窗口。而黑鹳更是这里一张亮丽的名片,为南门峡赢得更好的口碑。

  打造黑鹳科研教学品牌

  环绕南门峡湿地公园,观鸟台的栅栏、展览室的墙壁、滚动播放的屏幕……黑鹳元素随处可见,恍若走进了黑鹳的家园。

  对南门峡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来说,黑鹳连续多年在南门峡筑巢孵化,这是他们保护珍稀物种的成功典型,对全省乃至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都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南门峡湿地公园保护中心相继开展了研学与自然教育活动。吴谦说,从目前省内的监测情况来看,黑鹳在省内筑巢的现象极少,南门峡是屈指可数的。他们还有个想法,计划以黑鹳为主题,将南门峡湿地公园打造成为全省了解黑鹳、研究黑鹳的科研教学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黑鹳、了解南门峡。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