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灶火上点燃创业梦想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牛玉娇 何娴珺    发布时间:2025-05-17 09:54    编辑:张丽娟         
QQ图片20250517055911“伊锅配齐”店内实景。受访者供图

  在青海高原的春天,灶火不仅温暖了寒冷的空气,还点燃了两位青年的创业梦想。

  4月15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桃花杏花初绽,空气中弥漫着牛羊肉火锅的香气,马青勇的“伊锅配齐”外卖火锅正热气腾腾,成为许多人外出踏青野炊的必备之选。

  马青勇,这位民和青年,原本穿梭在水产市场,但一次偶然的旅行,让他看到了外卖火锅的商机。他意识到西宁地区市场上还没有清真类的火锅外卖,于是毅然决定投入其中。

  看到商机的马青勇跃跃欲试,可高原与川渝相差的不仅是2000多米的海拔,清真食材与传统火锅的碰撞,更像一场味觉的冒险。

  想要打造高品质的户外火锅,就得先有一款高品质、有爆点的火锅底料,而清真类火锅料的研发制作比想象中艰难。

  “清真类火锅料在使用食材上有局限性,需要寻找合适的,能替代非清真类食材的原材料,为此我专门多次往返成都、重庆等地拜师学艺。”

  马青勇说,为了研发一款好品质的火锅底料,他时常青海四川两地跑,从食材到口感,他都细心请教当地老师傅。

  牛骨髓熬汤,牦牛油调和麻辣鲜香,用醪糟替代白酒,去腥提味是一绝……

  这个执拗的青海汉子往返青海四川三十余次,终于研发出兼具高原风味与川渝特色的秘制底料。

QQ图片20250517055919员工在修剪培育成功的花生芽。牛玉娇 摄

  他的第一个店铺开在了西宁市城东区,一开张就大受追捧,一天最多的订单量达到200多单,马青勇干脆关了水产店,又陆续在西宁市城北区、城中区开了分店,此时,外卖火锅也迎来了新一轮风口,这个高原火锅骑士开启了疾驰模式。

  店越开越多,可是没有工厂,哪能满足这么大的市场需求。

  “之前一直在重庆代加工,可是成本太高,还是得回到家乡,自己建厂,还能带动当地发展。”

  有了这个想法,马青勇便付出行动。

  2024年4月,马青勇入驻了民和县工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以下简称创业园),开始了自己有厂有店的产业链生涯。

  与此同时,马海花也在创业园里书写着自己的创业故事。她原本在江浙一带做餐饮生意,但为了照顾父母,她放弃了原有的事业,回到了故土。然而,她并不甘心于平凡的生活,决定重新创业。

  “当我提出要在青海重新开始创业的想法后,家人觉得我一个女的搞不出啥名堂,替我捏了一把汗。”

  马海花说,无论是在游玩,还是在休闲,只要看到新鲜事物,她的心里就会有一根跳动的神经,告诉她“去尝试”。

  一次偶然的机会,本就是凉菜师的马海花在网络上发现了一种叫“花生芽”的生鲜菜,她说:“青海人喜欢研究吃的,尤其是宴请、出游的时候,备些凉菜能减轻女性同胞很大负担,要是能把花生芽做深加工,制作成凉菜推向青海市场,附加值就会大大提高。”

  念头一出,驷马难追。

  马海花通过网络查找到花生芽在山东的培育基地,上门对接资源,又无数次跑到厦门学习花生芽的精深加工。最终,马海花的厂房里玉簪般晶莹的花生芽培育成功,并做成了可口的凉菜。

  2024年4月份,马海花的厂区正式投产运营,仅过去几个月,马海花的凉菜生产线已生产出5个品种,产品几乎铺满了青海和甘肃的农贸市场、商超、酒店等。

  现如今,裹着青海椒香的花生芽凉菜,正与火锅外卖组成高原野餐的黄金搭档,他们的产品时常“组团式”出现在各大节庆活动现场,以及“浪山”队伍中。

  马青勇和马海花用创业的激情点燃生活的希望。在这片被春风吻醒的土地上,他们正书写着新时代的创业之歌,成为贡献地方经济发展新生力的一员。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