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青海故事·探班三百六十行】
从都市白领到乡野“鸡司令” 湟中姑娘返乡养鸡踏上致富路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郭红霞    发布时间:2025-05-16 07:28    编辑:管理员         

  高挑身材、利落卷发,身着西装裙、脚踩高跟鞋。33岁的陈怡君,全身上下都散发着都市女性气质。谁能想到,这名看似与田园生活毫不相关的职业女性,如今却扎根农村,成了养鸡专业户。

陈怡君介绍公司的产品。

  一

  故事还要从陈怡君的父亲陈兴栋说起。

  2012年,陈兴栋在西宁市湟中西堡镇羊圈村成立湟中黑凤园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开启乌鸡、土鸡养殖及蛋品产销事业。多年来,陈兴栋带领湟中黑凤园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员工,让不少人了解并品尝到了高原养殖的乌鸡。可近几年,随着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与竞争加剧,陈兴栋的生意逐渐陷入瓶颈,销售渠道越来越窄,销量也日渐下降。

  彼时的陈怡君,已成为北京一家企业的白领。但每当想起父亲的生意,她总是担心。加上长时间与父母分离,让她渐渐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一年多前,陈怡君下定决心回到家乡,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为湟中区黑凤园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二

  为了尽快适应新环境,陈怡君从最基础的业务做起,养鸡、捡鸡蛋、种菜、开拖拉机,曾经陌生的农活,她样样能干。

  陈怡君有很多新想法。“我们将鸡蛋按照营养成分、不同包装,分成多种类型,消费者可以批量购买散装鸡蛋,也可以预订蛋品礼盒送亲友,营养成分不同、包装不同的鸡蛋,价格也不同。”陈怡君说。

  为了拓宽销路,陈怡君大胆尝试拍摄短视频,推出“心儿姐姐的宝藏屋”网络号,发布她返乡养鸡的故事,并开始直播带货,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慢慢拓宽了销售渠道。她还陆续注册了“栖宝黑凤园”“栖宝油松”等商标,申请了相关地域性产品设计版权保护,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品牌。

  “从刚开始销往周边省市,到如今销往全国各地,只要品尝过一次我们家的鸡蛋,就会成为回头客。”陈怡君将家乡的鸡蛋卖到了全国,让消费者寻回小时候的鸡蛋味。

  陈怡君说,他们养殖的是来自陕西略阳的“黑河坝”乌鸡和土鸡,公司是青海省第一家养殖略阳乌鸡的企业。这种乌鸡因皮、腿、趾、喙、舌、冠都为乌色,肉质鲜嫩且营养丰富,很受消费者的青睐。短短一年时间,公司在青海、陕西两地开设线下销售市场,并与600多家经销商达成合作,产品还入驻青海省不少企事业单位的食堂。

  一年来的新变化,让陈怡君有了更多想干下去的动力,也让父亲陈兴栋看到了新希望。陈怡君骄傲地说,如今,湟中区黑凤园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的乌鸡和土鸡直供省内各大市场,蛋品销往全国各地。

  三

  走进湟中区黑凤园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眼前一派忙碌景象。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有的忙着打理鸡舍,有的忙着分拣鸡蛋。

  “长期在公司上班的员工有17名,其中有5名是脱贫户,我们也会将鸡苗以出厂价销售给周边农户,教他们如何喂养,每年带动300余户农户一起致富。”陈怡君说。

  周林兄是湟中区黑凤园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的库管主任,本是一名家庭主妇,需要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如今在家门口上班的她,觉得这份工作给了她很足的底气,不仅在家门口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还能照顾到家人。

  在陈怡君的基地里,从年轻妈妈到七旬老人,只要有人需要,基地的大门总会为他们敞开。

  “我要让更多群众在基地受益,也要吸引更多人到我们基地买鸡买蛋,还能来我们这里游玩……”谈到未来,陈怡君眼中满是憧憬。

  陈怡君说,公司计划以“公司+农户+养殖基地”的形式,向周边村社、乡镇乃至湟中区推广科学养殖技术,逐步扶持养殖示范户,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陈怡君还计划打造以农业科技和自然科学为主的科普研学基地,让孩子们体验农耕文化,参与到种植养殖生产活动中。建立种植养殖结合的家庭农场,将传统农业种植与家庭式养殖相结合,同时以认养一只鸡、承包一块地的方式,让消费者收获更多体验。

  从繁华都市到广袤乡村,从逐梦职场到回乡筑梦,陈怡君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创业传奇,在湟中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