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鸟导”带客“追鸟” “生态饭”越吃越香
——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①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张多钧 杨红霞 才贡加    发布时间:2025-05-15 07:06    编辑:管理员         

  编者按:祁连山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誉为“中华水塔”和“高原物种基因库”,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5月12日,青海日报融媒体报道组走进祁连山,深入采访报道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生态保护、“两山”转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教育,立体展示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我是一名‘鸟导’。”

  “鸟岛”?

  见到王国忠时,他直白简短的自我介绍,让我们的大脑停顿了片刻。然而,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王国忠口中的“鸟导”,并非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鸟岛”。

  5月12日,记者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寺沟管护站见到匆忙赶来的王国忠:“前两天一直在山里,没信号,昨晚才接到采访通知,也没做准备。”

  今年45岁的王国忠,家住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珠固乡珠固寺村,这里也是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大面积的林场,林区内各种鸟儿栖息繁殖。

  正是依托这些生态资源,王国忠成为了一名“鸟导”。

QQ图片20250515054853血雉漫步。张多钧 才贡加 杨红霞 摄

  2000年,王国忠从青海省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中西医专业毕业后回到村里,成为一名村医。作为村里的赤脚医生,王国忠熟悉乡亲们的脉象,却未曾想过有一天会读懂鸟儿的“心跳”。

  转折发生在2019年,王国忠成为寺沟管护站一名管护员,日常巡护中,看到树林里的鸟儿,便用手机拍摄。

  时间一长,王国忠便觉得手机拍摄的鸟儿画质粗糙、画面不清晰,萌生了购置专业相机的想法。2020年,王国忠购买了一台二手相机,自此,这个曾经的“药匣子”变成了“追鸟人”,拍到的鸟类素材,除了交到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也会做一些简单的视频在自己的视频号发布。

  王国忠掏出手机,微信名就是“斑尾榛鸡,血雉鸟导”,视频号里翎羽艳丽的血雉、蹦跳觅食的斑尾榛鸡、歌声嘹亮的蓝马鸡……近百个鸟类视频在屏幕上翻飞,宛若打开了一座空中百鸟园。

QQ图片20250515054900白喉红尾鸲。张多钧 才贡加 杨红霞 摄

  202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为王国忠配备了“追鸟”利器,尼康D850机身和60—600mm镜头。王国忠如获至宝,拍摄兴头更大了,每天一得空就往树林钻,观察鸟儿的习性,拍摄不同季节的鸟儿。

  渐渐地,王国忠在“鸟友圈”名气越来越大,很多内地“鸟友”慕名而来。“起初,很多摄影爱好者来这里,住在我家的大炕上,我每天带着他们去找鸟。后来,那些老师建议我将家里装修一下,做一名专业的‘鸟导’。”王国忠说。

  2023年,王国忠将家里的房子重新装修,将原先的大炕改成标准间,并通上地暖,正式成为一名“鸟导”,开始接待摄影爱好者,每个标间每天的住宿费用是180元,一日三餐每人每天80元,妻子负责做饭,向导的费用根据拍摄到的鸟类情况而定,拍摄的种类越多,收费越高。

  当天,王国忠带着记者前往鸟类拍摄点,这是一片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平坦空地,周围是茂密的树林,空地上有一个水池,不时有鸟儿在空地上喝水觅食,“那是血雉,色彩比较鲜艳,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指着飞来飞去的鸟儿,王国忠能一一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习性。

QQ图片20250515054911王国忠精心擦拭自己的“追鸟”利器。张多钧 才贡加 杨红霞 摄

  王国忠的印象中,鸟类的种类不仅越来越丰富,数量也越来越多,“就像是斑尾榛鸡,刚开始拍的时候只有4只,如今已经增加到9只。”王国忠开玩笑地说,自己在家喂个鸡,撒一些粮食,院子里就能拍到七八种鸟,从开始拍鸟到如今,他已经记录到了80多种鸟。

  鸟类种群数量的增加,王国忠的“生态碗”越端越牢,“今年的最后一批摄影爱好者上月中旬刚走,他们5人是从广州来的。”王国忠告诉记者,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依托“鸟导”这份职业,挣了10多万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话在王国忠身上有了具象化表现。

  “其实,我算不上一个牧民,也没放过牧。早些年一直在上学,后来成家分家后,将分到的牛羊全卖给哥哥,而我依托家乡的生态资源,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王国忠说,父辈靠山吃山是砍柴烧火、打猎吃肉,而我的靠山吃山就是将家乡的绿水青山变成经济财富。

  每年11月至来年4月,山上的鸟儿飞到平原地带,王国忠的事业也迎来旺季,5个标间供不应求。王国忠也希望村里更多年轻人转变思想观念,加入到“鸟导”这一份职业,把家乡的生态资源转换为经济财富。

  从村医到“鸟导”,王国忠的转型轨迹,折射出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生态保护的深层变革,当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有价之宝”,当牧人的镜头比猎枪更有价值,祁连山深处正在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新路径。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