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组织开展黄河土著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向龙羊峡库区放流体长7厘米以上的花斑裸鲤鱼苗20万尾。
土著鱼类增殖放流是推动渔业资源恢复、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改善天然水域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放流期间,工作人员开展了渔业资源环境保护科普知识宣传,围绕科学规范放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点内容向群众详细讲解,并发放宣传手册。
2009年起,青海开始了大规模土著鱼类增殖放流工作。通过多年的亲鱼采捕、人工驯养繁育,已在黄河、长江流域举办了60余次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流花斑裸鲤、黄河裸裂尻鱼、极边扁咽齿鱼等土著鱼类1800万尾。同时,放流重口裂腹鱼及齐口裂腹鱼100万尾,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川陕哲罗鲑40尾。目前,全省土著鱼类资源整体状况良好,三江源区鱼类资源基本保持原始状态,水生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好保护。
近些年,青海已建立起多个土著鱼类保护基地,包括青海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西宁南川基地、青海省川陕哲罗鲑救护中心、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等。同时,为防止外来物种对土著物种的侵害,青海发布相关通告,永久禁止三江源区域放生外来鱼类,引导群众科学放流、文明放生,在全省重点区域建设了第一批共23个增殖放流、放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