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首个绿色算电协同试点省,截至2024年底,青海新增清洁能源装机超过1500万千瓦,年内新增装机首次超过“千万千瓦”,是青海历史上新增清洁能源装机最多的一年。同时,全年清洁能源领域投资超过406亿元,是青海历史上清洁能源投资完成最多的一年,占能源投资的71.2%,占全省总投资的24%,清洁能源产业成为青海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这组数据背后支撑起的,是青海省率先实现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双主体”的实力,为绿色算力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目前,青海算力规模达1.2万P,同比增长近30倍,发展迅猛。当全球首个全清洁能源微电网算力中心启动,当全国产芯片万卡绿算集群点亮,当全国首个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建成,青海正以蓬勃之势,开启绿色算力产业的新篇章。
绿电筑基 自然禀赋激活算力基因
青藏高原的烈风掠过戈壁,风电叶片昼夜不息;柴达木盆地年均日照超1800小时的强光,在光伏矩阵中转化为澎湃电能;黄河上游21座梯级水电站,以年均580亿千瓦时的稳定输出托起数字底座……
青海以94.6%的清洁能源占比、7100万千瓦电力装机的硬实力,铺就绿色算力发展的黄金赛道。2024年,青海新增清洁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绿电发电量占比突破65%,两项指标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
在诸多看好青海绿电及绿算产业前景的企业家眼中,青海的含金量还在不断提升:在这片年均气温3.9摄氏度的高原,314天的自然冷却周期让数据中心PUE值稳居1.2以下,制冷能耗较全国平均水平降低40%。冷湖赛什腾山4200米海拔处,45台天文望远镜每夜产生1.5PB观测数据,这些宇宙信息直接在本地绿算集群完成清洗分析;青海湖畔的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30年积累的温室气体数据序列,正通过绿电驱动的超算构建全球气候模型。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生态资源,使青海成为全球唯一同时具备天文、气象、生态、能源四大数据富矿的算力高地。
作为全球最大的微电网算力中心示范项目,中国柴达木绿色微电网算力中心示范项目落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开辟了绿算和绿电融合发展新路径。“2025年,我们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力求把柴达木绿色微电网算力中心打造成全球标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算力分公司市场部经理江恺瑞表示,今年将借助算电融合发展优势,打造用能形式更丰富、电网智能化水平更先进、储能利用率更高效的多样新型微电网算力中心,促进绿色微电网算力中心在青海规模化落地发展,走出一条算电协同的创新应用发展之路。
政策破冰 制度创新激活产业动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工信部、国家数据局、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青海为全国首个“绿色算电协同发展示范区”,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就此,青海锚定“1+2+N”发展布局:以西宁为核心、海东为副中心,海南藏族自治州打造“水光风储算”一体化示范区,海西州建设“源网荷储”离网智算基地,配套出台多项专项政策,形成“电价优惠+能耗单列+绿电直供+数据开放”的政策矩阵。
政策激励下,青海省算力规模从2024年初的400P跃升至1.2万P。“青海将对绿色算力产业提供80%以上‘绿电’用能保障;对新建、扩建数据中心及绿色算力产业重点项目,按照实际建成的标准机架数和购买算力设备实际投资额,按照投资金额比例不超过10%予以奖补;支持企业和单位租用青海省数据中心服务和绿色算力,给予不超过租用费20%的算力券激励;对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项目给予不超过投资额20%的一次性奖励支持;对在青海开展人工智能基础大模型训练、行业大模型训练的项目,予以重点奖补支持。”青海省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由此,各大企业也用项目书写信心——中国联通、阿里云、国家电投黄河公司联合打造的全国产万卡集群,从签约到点亮仅用150天,支撑春晚8K直播每秒50万亿次实时渲染;紫光股份图灵小镇项目规划2万P算力,配建AI中试基地,实现“训练在西宁、推理全国用”的云边协同;京东智算私有云落地海东,数据标注中心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
产业聚变 技术协同引领绿色革命
当“东数西算”与“西电东送”战略交汇,青海正演绎数字经济时代的能源革命。
去年7月,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青海大学分中心合闸。建设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青海大学分中心,填补了青海省超算基础设施空白;同年年底,金山云青海智算中心正式开通运行,通过建立高效、稳定、安全、可拓展的智算中心算力资源池,向外提供算力、数据、储存、连接、安全等服务,为AI大模型提供计算支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创新。
在此基础上,青海持续推动拓展产业领域,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应用产业。目前,青海蓝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在我省建立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基地。同时,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络互联能力全面提升,移动、电信、联通数据中心上榜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
短短一年间,全球产业巨头加速布局青海。在第二届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上,8个绿色算力项目现场签约,项目总金额达203亿元,较上一届增长64.9%,标志着青海在绿色算力产业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深化,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据规划,青海将力争到2027年算力规模超10万P,2030年突破20万P;培育人工智能大模型、新型储能等新兴业态;构建一体化算力网西部“试验区”,联合甘陕宁新探索区域协同调度体系,承接东部算力需求;建设数据要素流通“创新区”,深化算力与生态、盐湖、旅游等领域融合,搭建多层次开放合作平台,真正实现“瓦特”与“比特”的价值共振。
记者手记
青海的实践揭示深刻启示:当绿电与算力深度耦合,“能源洼地”可蜕变为“算力高地”,生态资源能转化为数字资产。这里没有简单承接东部产能转移,而是以制度创新激活自然禀赋,用技术革命重构能源逻辑,让昆仑山的风既点亮万家灯火,也训练着对话宇宙的AI。在这条风光无限的高原新路上,青海正为全球数字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提交中国方案。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