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老报纸中的时光记忆
——“走进新玉树”系列报道⑧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魏慧敏 程宦宁 余晖    发布时间:2025-04-19 06:43    编辑:管理员         
QQ图片20250419060124索昂生格手里拿着收藏的《青海日报》。

  他叫索昂生格,是玉树藏文化民俗博物馆、玉树州红色文化博物馆馆长,同时他还是一位报纸收藏家。

  4月13日,来到索昂生格的“秘密基地”,这里收藏的都是他的“宝贝”。今年53岁的索昂生格身材魁梧,看起来精气神十足,此刻他正专注地将自己二十多年来悉心收藏的“宝贝”有条不紊地分门别类、归纳整理。

  也许在外人眼里,这些报纸一文不值,但在索昂生格看来,这些报纸是他的心血,是无价之宝。只要有时间,索昂生格就会来到这里看看收藏的报纸,然后在文字的海洋里追寻时代的变迁。

  索昂生格说:“看报纸对我来说是一种高级的享受,在这里我可以获得很多的快乐。”

  索昂生格喜欢收藏报纸的这个爱好要从1994年说起。这一年,他从玉树州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了自己的老家,在称多县拉布乡兰达村小学担任教师。

  1999年,当了五年老师的索昂生格嗓子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他回忆说:“当时已经严重得连话都不能说了,更别说教书育人,所以我只能办理了停薪留职。”

  闲下来的索昂生格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也就是这时起,他开始经常陪伴在爱好收藏的父亲身边,跟着一起搜集老物件,研究老物件。

QQ图片20250419060132收藏的“宝贝”。魏慧敏 摄

  索昂生格回忆说:“父亲常说古旧的物件身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能够代表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

  父亲的话如同一颗种子深埋索昂生格心中,渐渐开始生根发芽。

  2001年,索昂生格意外得到了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报纸,从此之后,索昂生格迷上了搜集收藏报纸。

  索昂生格说:“古旧文物的身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它能够代表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报纸,每一条新闻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真实性,这是区别于任何文体的一种时代记录方式。”

  正如索昂生格所说,屋内他精心珍藏的二十几箱报纸,承载着70多年来玉树的发展变化,宛如一扇通往玉树变迁之路的时光大门。

  说话间,索昂生格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本封面写着“青海日报”的泛黄合订本,眼神中满是珍视,他告诉记者:“报纸是历史的日记,今天的报纸就是明天的历史。这些报纸,可以让更多的人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玉树走过的每一段伟大、光荣的路程。”

  为了让这些“宝贝”得到妥善保存,索昂生格特意从网上购买塑料膜,小心翼翼地为每份老报纸“穿”上了一层“防护衣”。分类报纸的工作虽耗时费力,但他乐在其中。

  二十多年时间,索昂生格陆续收藏了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新华日报、青海日报等多家媒体的近3万份报纸。其中,专门报道玉树的就有4000多份,这些报纸已成为记录玉树发展的珍贵档案。

  1954年,西宁到玉树公路全线修通;1963年,“地面彩虹”横跨南北,通天河大桥建成通车;2013年,玉树县撤县建市……

  索昂生格说:“每当翻阅那些尘封已久、微微泛黄的陈年旧报纸,玉树的发展脉络便在眼前徐徐展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清晰可见。对我而言,报纸就是学校和老师,更是熟知广阔世界的宝藏。”

  索昂生格深知,这些老报纸不应被尘封在库房里,它们承载的历史记忆需要走进大众的视野。于是他将一幅幅精心装裱的老报纸整齐陈列在红色文化博物馆内。

  如今,索昂生格的“秘密基地”已成为了人们了解玉树历史的重要窗口,不少单位、学校组织员工前来参观学习,人们在这里感受玉树发展的强劲脉络。

  “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如实记录了玉树一路走来的沧桑巨变。我希望通过这些老报纸,让年轻一代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要心怀感恩,奋发向前。”索昂生格的目光饱含深情。

  阳光透窗而入,洒落在那些微微泛黄却充满生机的报纸上。每一页褶皱、每一处油墨斑驳,仿佛都在轻声诉说:发展中的玉树迈进新时代,奋进中的玉树展现新姿态,而这一份份报纸,正是这段发展之路永不褪色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