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看着天放晴,原本要去村级服务中心的王进寿,脚步一转来到村里的农机服务队,有台农机需要更换零件,他得去帮忙。
王进寿是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西滩乡东山村党支部书记,自从2019年通过帮扶单位购置了第一台收割机后,村里农机服务越做越好,如今农机服务队的收入占村集体经济的大头。这两天适逢秋收,只要有空闲,王进寿总要去看一看才放心。
东山村农机服务点的院子里,停放着收割机、收割打捆机、拖拉机等机械,农机手拿着扳手敲敲打打忙得热火朝天。“等地晾一晾,大家都忙起来,最近晴天少,大家加把劲!”王进寿边拧螺丝边嘱咐。
看着一台台收割机做好了下地准备,王进寿掏出手机,通知村民到各自地里等着收粮食。“我们村地处脑山,以前秋收收割机不愿意来村里,只能靠人力收割。”王进寿说,为此,帮扶单位为村里购置了台收割机,每亩地以低于市场价10元的价格,帮助群众来收粮食。
这几年,村里通过村集体经济和帮扶单位的帮扶,陆续购置了多台农机。农机服务队成员也从几人变成了15人,农机多了,服务面越来越广,去年靠农机服务队村集体经济收入了近30万元。对本村人,每亩地的服务费也从低于市场价10元降到了低于市场价的20元。
“自从有了农机服务队,村集体有收入了不说,还解放了咱老百姓的双手,从种地到秋收都有农机服务队来操心。这不,今年附近几个村的地,也托管到了我们村的农机服务队。”王进寿乐呵呵地说:“村里外出务工的人多,多出来的撂荒地,通过农机服务队集约化种植,每亩地村民也有300元的收入。”
“村里有农机服务队的好处可不止这些!”拖拉机手吉生福介绍道,村里组建农机服务队时,他通过县农机站的培训,成为一名拥有拖拉机驾驶证的农机手,每年春耕和秋收翻地近两个月,他有2万多元的收入。
“我们家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全靠党和政府的扶持!”提及当下的生活,吉生福放下手中的活和记者聊了起来。因父母生病,他们夫妻只能在家附近打零工,眼看着日子越过越艰难,村“两委”找到他,让他加入到农机服务队,他的妻子也被聘为村里的保洁。
“冬夏两季我在县城找零活干,每个月也有进项。”吉生福两口子干活忙,也不用担心家里父母,2022年村里幸福食堂开业,65岁以上的老人,能在食堂用午饭。吉生福的儿子去年考上了大学,两口子有了稳定的收入,按他的话来说,是党的好政策让他家有了好光景。
听到吉生福的话,王进寿点点头,同样感慨万分。东山村以前那破旧的土坯房,现在变成了崭新的砖瓦房,硬化路修到了家门口,庭院地面都做了水泥硬化处理,柏油路通到了村口,村里休闲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
看着如今的好日子,王进寿干劲十足,村里种植青稞、油菜,村“两委”向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申请青稞深加工项目。深加工项目作为村里的重点项目,从筹划到推进,王进寿交给了村“两委”唯一的大学生成员王庆生。
“庆生是我们村里人,2020年他主动来到我们村,服务满一年后,村里人将他选举为村团支部书记,大学生有干劲,有他在我们放心!”走出农机服务队,王进寿和王庆生来到门源县产业园区,准备租赁加工车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要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王庆生解释,村里正好种青稞跟油菜,通过延长产业链,不仅要产青稞,还要将青稞做成青稞饼干,将蕨麻等特产做成蕨麻罐头,让产业更多更好地惠及村里人。
临近中午,东山村的幸福食堂传出阵阵饭菜香,村里老人聊着家常相携而出,往食堂走去。不远处,休闲广场上,孩子在木栈道上穿梭玩耍,远处传来收割机轰隆声……东山村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