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010年4月14日,是玉树藏族自治州各族群众脑海中抹不去的记忆。如今,十四年过去,昔日的废墟上,宽阔的街道、精致的楼宇……一座崭新的城市拔地而起。
在从南进入市区的治曲路上,一处被钢架支撑并固定住的震后“废墟”,格外引人注目。为了铭记历史、感恩奋进,此处地震遗址被永久保护起来,2013年后,在这处遗址周边,又建了感恩广场、感恩纪念碑和纪念场所,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便在此设立。
场馆内外,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真实的场景,是各族人民手足情深、守望相助的生动写照,更体现了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青少年参观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供图
讲解员讲述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事迹。摄影: 程宦宁 余晖
宣教为先发挥阵地作用
9月23日,走进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每一组数字、每一件物品、每一处场景都深深地震撼人心。十四年来,无数人来到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在肃静、庄严中感怀,在这里对新玉树新生活寄予新希望。
一幅当年被救出的小女孩照片让人久久驻足凝望,“照片中的小女孩名叫才仁永吉,或许你不熟悉这个名字,但你一定听过‘饼干宝宝’。十四年前的那场强烈地震,当时七个多月大的才仁永吉被掩埋将近四十八个小时,救援人员拼尽全力从废墟中救出了她,一张脸颊沾满血污,清澈明亮的双眼没有流露出丝毫恐惧,当救援队员递给她一块饼干,她紧紧地握在手中。”每每在介绍这幅照片的时候,讲解员才仁巴毛总是感慨万千。
“纪念馆中的图片、实物和事迹是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与深厚情谊的见证,为人们提供了直观的感触和教育素材。开馆以来,累计有6万多名莘莘学子走进纪念馆,接受心灵洗礼,感受无疆大爱。在这里,使他们直观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切身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才仁巴毛说。
据统计,开馆以来,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每年开放天数达310天左右,累计接待参观游客60余万人次。
此外,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向社会广泛征集抗震救灾文献实物资料。截至目前,累计征集馆藏地震文献实物资料680余件,图片6000余张,不同时间影像资料100余篇(幅),通过阵地优势,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引导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不忘历史、团结奋进。
玉树州宣传阵地服务中心主任玉珍介绍,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切实担负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政治责任,积极承接各族干部群众不同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充分发挥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主阵地的作用。
内引外联共筑精神家园
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载体、以维护民族团结为基础、以共同进步发展为目标,利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的时机,广泛宣传党和国家民族团结政策,普及革命历史和民族团结奋斗知识,将民族团结精神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大家心中。
才仁巴毛说:“虽然讲解是我的工作,但是每每回顾各族人民在灾难面前齐心协力、并肩作战、争分夺秒的瞬间,我的心头总是涌动着热潮。在每一批参观的人群中,也总是会看到坚定的表情和湿润的眼眶,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大爱与团结筑起的精神防线坚不可摧。”
团结凝聚起磅礴力量。多年来,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通过多角度挖掘红色资源,助力红色文化成为城市品牌。围绕“我和我的祖国”“感恩新时代 奋进新玉树”等主题开展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在州委宣传部的统筹指导下,与州党史陈列馆、州公安局警史馆等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合打造玉树红色路线,让红色基因融入玉树文化,厚植城市底蕴。
同时,不断加强各族干部群众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每年组织邀请州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共同开展主题参观教育活动,通过参观和互动,使他们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搭建起坚实的精神桥梁。
“经过震后十多年的发展,玉树面貌一新,除了本地藏族群众,还有许多其他民族的群众在这里立业安家,因此,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尤为重要。通过多年的努力,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在增进民族团结,助力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哪个民族,这里永远是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园。”玉珍说。
守正创新提升场馆功能
“国家好、民族好、玉树才会好。”这是玉树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也是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传递出的最美和声。
为了更好发挥宣教作用,2022年,玉树州整合“灾后重建规划展览馆”和“抗震救灾纪念馆”,成立“玉树州宣传阵地服务中心”,集党史国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基地功能于一体。在近十年运行和探索中,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也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场馆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
新的“身份”,也赋予了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更多责任和义务。今年,纪念馆再次升级改造,以民族团结进步宣教“交往交流交融”为核心,结合北京对口援建机制,邀请北京市相关领域专家到玉树指导场馆建设,开展现场培训,针对场馆提质升级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并外派馆员21人次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努力达到“1+1﹥2”的工作效果。
同时,玉树州宣传阵地服务中心积极打造智能化展示系统,实现对文物的数字化展示利用,采取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段,深挖文物背后的爱国主义内涵,传播民族融合文化,完善公共服务,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资料利用效率和可及性。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一项‘必修课’,把更多民族团结的元素融入到场馆的升级改造中,积极打造标杆式民族团结进步场馆,让更多人在这里深刻感受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玉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