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青海寻新记—新质生产力调研行】
逐光而行 青海打造“硬核”产业链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周建萍    发布时间:2024-04-17 07:29    编辑:管理员         

  首条、首个、世界级……提起青海清洁能源产业,这些词总是闪现在人们的脑海。依靠“水丰、光富、风好、地广”的资源禀赋,我省能源产业的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不断提升,为青海经济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

  特别是在与“光”同行的日子里,从“光伏制造”到“光伏发电”,青海炽热的阳光将一个备受关注、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与一个积极打造光伏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接在一起,打造出“风光无限”的美好图景。由此,青海正从地理高地向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大步迈进。

位于共和县光伏产业园的“光伏蓝海”一角。图片由黄河公司提供

  产业上游

  “光伏一条街”引领创新潮流

  走进全国首个绿色光伏智能制造工厂——国家电投黄河水电西宁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101厂房,在数台智能机械臂的操作下,每24小时生产的电池组件数量,正在被厂里的“追光者”们努力提升,他们用汗水打造出特有的青海模式。

  几乎静音的车间里,工作人员穿着三种不同颜色的洁净服。穿蓝色洁净服的是设备人员,负责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和维护保养;穿白色洁净服的是生产人员,负责操作设备;穿黄色洁净服的是工艺人员,负责工艺参数调试,确保产品质量。经过他们的一番智能操作,一面面玻璃幕墙式的光伏发电面板鱼贯而出,它们即将奔赴绿色建筑的施工现场,成为“会发电的墙”。

  另一头,当车辆行驶到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车窗外,青海丽豪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青海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西宁阿特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光伏企业沿路一字排开,形成著名的“光伏锂电一条街”。鲜为人知的是,我国外贸“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中,有两样——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有一部分是从这条街走向全国乃至全球。

  这番盛景,折射出的不仅是青海发展清洁能源的巨大优势和广阔前景,更展示出青海发展清洁能源的底气和信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省多晶硅、单晶硅、光伏组件产量分别达17.3万吨、17.6万吨、36.5万千瓦,率先实现国内IBC电池工业化量产。

  至此,青海成功构建起“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光伏应用”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并以“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为抓手,吸引40余家新能源企业来青发展,全国排名前10的光伏制造企业有5家在青落户。

电子大屏实时查看智慧场站各项数据。图片由黄河公司提供

  产业中游

  智慧场站打造“2小时工作圈”

  从最初的金属硅粉、光伏支架和多晶硅产品制造,到高纯晶硅、电子级多晶硅、单晶硅棒、光伏电池片和太阳能组件等多种类光伏配件生产制造,“青海造”的产品分布从上游向中下游持续扩展。

  站在高处俯瞰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的光伏产业园区,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一座座输电铁塔架起的电线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天际线……

  眼前的这片“光伏蓝海”,即将成为行业著名的智慧场站。截至2023年底,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发电总装机达到3050.97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接近92%,其中,新能源装机1594.73万千瓦,新能源场站达百余座,智慧场站建设可挖掘的潜力巨大。

  谈及建设智慧场站的必要性,黄河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刘建国说,建设智慧场站是新质生产力、数智化赋能、提质增效、关心关爱员工的重要实践,在构建以集约化、智慧化、专业化、区域化为核心的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新结构的新型生产管理模式的同时,能够有效推进新能源维检“2小时工作圈”,更好地解决员工急难愁盼问题,改善偏远场站员工的工作条件。

  “公司明确了以‘智改数转保安全提效能’为中心,构建‘省域集控+区域维检+无人化智慧电站’的集中运营管理模式,未来我们将不断增强产业标准化、集约化、数智化管控能力,持续提升公司新能源场站智慧化水平。”黄河公司新能源生产部主任杨永福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智慧场站拔地而起。仅黄河公司就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新能源集控系统,光伏电站运维中引入无人机和AI图像识别技术实现智能巡检,原本近两个月的巡检时间缩短至两天,运维效率大幅提升;他们还开展AI智能识别技术应用研究,实现对风机叶片及塔筒巡检图像的缺陷智能识别和检测,单台风机巡检时间从40分钟缩减至15分钟,一切努力只为青海绿电能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发出。

  产业下游

  青海绿电点亮全国14个省区

  当阳光照射蔚蓝的电池板,光能便转化成源源不断的电能;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迎风飞转,风被“捕捉”进一条条输电线……这些装备把青海的太阳能、风能转化为清洁绿电,外送国内14个省区。

  “作为黄河公司的一员,我们很多员工见证了公司从10兆瓦的初试牛刀,到千万千瓦大基地的量级跨越。塔拉滩的光融合着龙羊峡的水,通过148种技术方案同台对比,沿着‘青豫直流’外送通道,照亮了中原大地。”黄河公司IBC电池工艺工程师魏蓉说。

  2020年7月15日,世界上首条主要输送风光新能源的青豫特高压工程带电投运。自此,源自青藏高原的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电力,持续直送中原大地。

  截至今年3月,青豫特高压工程累计送电493亿千瓦时,相当于支撑减排二氧化碳4400万吨,绿电外送范围拓展至14个省份,北京大兴机场、杭州亚运会都用上了青海“绿电”。“绿电”的外送通道仍在不断优化完善,第二条、第三条外送通道建设也提上日程。

  随着我省统筹推进传统能源产业转型,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从无到有、不断扩大,实现了由传统“水火互济”向“水火风光”多能互补的电源结构转变:截至2023年底,全省清洁能源装机突破51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9成;新能源装机突破37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68%;2023年,青海新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水电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

  正是依托“绿电”优势,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原崛起。如今,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青海正充分发挥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加快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青海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也从“风生水起”逐步迈向“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