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行进青海看发展】湟中:特色产业拔节生长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郭红霞 祁晓军    发布时间:2024-03-31 08:08    编辑:管理员         

  李家山食用菌种植示范园实现销售额200万元、西堡生态奶牛养殖基地收益1300余万元、玉拉脱毒草莓“西苗东输”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一个个好消息从西宁市湟中区各乡镇传来。湟中区因地制宜发展蘑菇、草莓、蔬菜种植、奶牛养殖等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全面实现“破五提十”,8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走出了一条壮大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1
草莓香甜诱人。

  李希志的新目标

  “李总,草莓西红柿还有没?”“什么时候才能有?”“给我留点草莓西红柿苗,我想在自己家种点。”……3月18日,青海鲁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希志的电话响个不停,一个又一个预订草莓西红柿的电话打过来。

  “草莓西红柿已经拉秧了,新栽的再过一两个月就能上市,到时候一定给你们说。”李希志在电话里不断解释。

  为什么这么多人预订草莓西红柿?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回地球后的第一顿饭中就包括草莓西红柿,草莓西红柿从而爆红网络。

  草莓西红柿里没有草莓,也没有草莓味,因底部有一小圈绿纹,带有青肩,看起来像草莓,因此被称为草莓西红柿。

  李希志说,只要吃过一次,没有不想吃第二次的。“未来,我要把草莓西红柿做成玉拉村的品牌果蔬,要让顾客看到草莓西红柿就想到玉拉村,来到玉拉村就想到草莓西红柿。”李希志对未来信心十足。

  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立足自身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特色产业上做文章,鼓励农户引进种植品种,发展大棚蔬菜、草莓等标准化农业项目,推动乡村产业转型。

  玉拉村党支部书记曹有明说,玉拉村将持续依托特色种植产业,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近郊游模式,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2
种植户采收辣椒。

  采摘草莓的顾客有了新“工作”

  “老板,草莓摘好了没,我们过来拉。”18日11时许,家住湟中区康川街道的侯女士和曹女士,走进青海鲁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赵瑞山家的草莓大棚,批发草莓准备当天销售。

  温暖的大棚内,一垄垄草莓植株郁郁葱葱,粒大饱满的草莓垂挂在绿叶之间,散发出清甜的草莓味儿,让人垂涎欲滴。“马上就好,稍等一会儿。”大棚深处,赵瑞山夫妇回应道。

  赵瑞山是山东人,四五年前,夫妻俩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玉拉村,承包了8栋大棚种植草莓。“草莓最不好种了,价格也起伏不定,好在这里的草莓不怕没有销路。”赵瑞山说。

  侯女士和曹女士原本是赵瑞山家草莓园的顾客。一次,两人在大棚采摘草莓时,老板建议她们可以批发草莓往外销售。因为两人是妯娌,每天送完孩子上学后有很多空闲时间,觉得主意不错,便批发了点草莓拿到多巴镇街道销售,没想到,当天新鲜的草莓很快被抢购一空。

  “昨天,我们每个人赚了300元,每天在多巴镇的街道卖一会儿后,又到康川街道销售。”侯女士说,两人已经通过这种方式销售草莓有一段时间了,每天送完孩子上学后就到玉拉村的大棚批发草莓,然后到街道销售,如今已经有了很多固定的客户,不少人会提前打电话订购。

  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玉拉村党支部聚焦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趋势,大力发展特色草莓种植。2018年,玉拉村全村300多农户入股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建成占地2000多亩的设施农业示范区,修建千余栋温棚,探索种植以草莓为主的特色农产品。

  2020年,玉拉村整合资源建设玉拉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不断扩大草莓种植规模。去年,乘着东西部协作战略的东风,南京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与湟中区玉拉村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湟中区西香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了1000亩草莓种植合作框架协议,促进两地草莓特色产业发展。

3
种植户查看辣椒的长势。

  年年有新品果蔬产出

  “李总,我过来买点辣椒和韭菜。”“好,走,我带你去!”临近晌午,村民祁师傅骑着三轮车到大棚购买新鲜蔬菜。

  “这里的蔬菜又好又新鲜,我们村里人经常过来买。”祁师傅说,家里来了亲戚,特意到大棚买点新鲜蔬菜,让亲戚尝尝,顺便给亲戚拿点。

  说到“鲁源农业”,玉拉村的村民没有不竖大拇指的。跟着祁师傅的脚步,走进韭菜大棚,一垄垄韭菜翠绿欲滴、根壮叶肥。

  “这是红根韭菜,头茬已经抢鲜上市,现在长出来的是第二茬韭菜。”李希志说,时常有附近的村民到基地购买新鲜蔬菜。

  “老板是山东人,他不仅给我们村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果蔬,还带动了我们村里的经济发展,不愧是一名实干家。”祁师傅拿着割好的一袋子韭菜说,自从家门口有了果蔬大棚后,村里几乎年年有新品果蔬产出。他一边说一边又走进辣椒大棚,采摘新鲜的辣椒。

  草莓西红柿、甜瓜、西瓜、贝贝南瓜……这几年,李希志将山东老家的各种果蔬苗带到玉拉村,丰富了基地的蔬菜品种。“今年我们计划新引种青州火银瓜和金童玉女瓜。”李希志说。

  玉拉村全村共有340户、1300多人,每年生产各类优质蔬菜12000余吨,超过一半的村民靠种植果蔬实现增收。祁师傅也是一名种植户,种植的生菜前几天刚上完市。除了种植果蔬,周边群众因大棚种植有了稳定的收入。扎什营村的曹桂在“鲁源农业”务工七八年了,一年四季有活干,每天收入100元,对于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她很满足。

  湟中区推动创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

  去年,湟中区实施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群众带富力的产业项目,全区80%以上的乡镇均培育了1个至2个特色产业,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健全,群众增收之路越走越宽、增收成色越来越足。

  湟中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湟中区将落实75%以上的衔接资金用于乡村产业发展要求,开展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一批高效持久的富民产业项目,推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乡村产业布局更优、效益更好。着力提升西堡生态奶牛场、玉拉草莓育种基地运营效益,加快推动以食用菌产业为主导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园区建设,推动食用菌产业延链增链强链,盘活项目资产,进一步优化联农带农机制,让群众享受更多产业发展红利。

  湟中区将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新格局,谋划实施食用菌产业发展、马铃薯精深加工、蔬菜包装加工等一批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实施“西苗东输”工程,加快有机草莓中心建设和草莓脱毒苗繁育,推动工厂化育苗产业发展。建设菌种研发中心,不断扩大香菇、羊肚菌等食用菌种植规模。强化沟通协调,促进已申报项目库的41个项目落实落地,争取完成投资3.64亿元,推动创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