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更是城市核心竞争力。
1.0、2.0、3.0版,这是青海营商环境改革迈出的坚实步伐。
近年来,青海省累计推出464项硬核举措,削减审批事项70.4%,压减办事环节59%,精简申请材料42%,压缩办理时长81%,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3%,营商环境便利度提升至86.8,经营主体总数突破57.1万户,全省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为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强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我省将实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推出青海营商环境改革4.0版。
速度:从5个工作日到当日办结
2月20日9时多,西宁市城西区政务服务中心城管综合窗口,工作人员陈仔蕊登录青海省政务服务平台,看到有待办事项,赶紧点击接件、受理,审核相关资料,两分钟后一张城市建筑垃圾准运证办好了。她说:“群众自己打印证照就可以了。”
1月21日,西宁主城区城市管理主要审批备案事项上线运行。依托青海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青松办”App及微信小程序,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设置宣传品备案、设置非大型户外广告和招牌标识备案3个事项,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对西宁城市管理来说,这是一次重大升级。
早在去年7月,西宁市城西区率先在全省实现“网上办”。“去年,我们共办理建筑垃圾准运证27772件,线上办理7000件;今年1月办理808件,线上办理678件。越来越多群众选择‘网上办’,一部手机就能轻松搞定。”陈仔蕊说,群众也可通过城西区政务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办理相关事项,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即申即办,其他两个事项一个工作日内办结。
走进城中区政务服务中心,市容管理窗口工作人员正在办理设置宣传品备案事项。西宁市西大街百货大楼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杨莹讲述,1月29日一早,她登录青海省政务服务平台办理设置宣传品备案,等忙完手头工作,中午再登录平台查看,已通过审核。她笑着说:“以前至少要往窗口跑两次,现在只需动动手指,10分钟就能办结,确实高效、方便。”
温度:“首违免罚”“从轻处罚”
今年,西宁市城市管理部门还有一项举措备受好评——印发《西宁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首违免罚”“从轻处罚”事项清单(修订)》,对擅自占用道路、桥梁、地下通道、过街天桥等公共场地堆放物品,及从事摆卖、生产、加工、修配、餐饮、兜售、宣传促销等30项行政处罚事项实行“首违免罚”,对在公共区域聚餐、露营、搭设帐篷等20项行政处罚事项的轻微违法行为实行“从轻处罚”,并配套出台“两张清单”的适用规则。
西宁市城管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监督科科长唐纯杰介绍,这是在2021年制定的城市管理领域涉企轻微违法行为“首违免罚”“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3张清单的基础上优化、升级、扩充,开展柔性执法,彰显城市管理温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去年,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2.0》,新增34项,共计79项,涉及市场监管领域27部法律法规,经营主体登记、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广告、价格、特种设备、计量、标准化、产品质量、认证认可、食品、药品(含化妆品、医疗器械)、消费者权益保护等13个领域。
“‘首违免罚’‘从轻处罚’非常好,给了我们经营者及时改正的机会,让大家感受到了执法的温度。”西宁市城西区海晏路一家商店老板说。
力度:坚持寓服务于监管中
近日,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动起来,结合我省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出台《关于提升药品监管效能促进我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提升监管服务质效、优化审评审批流程、推动医药企业做大做强、服务产业基地发展4个方面提出19项具体措施,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若干措施》涵盖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的研发、生产、流通各环节,突出优化审批程序、简化办事流程、强化服务理念,旨在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放管服”改革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解决医药企业在初创和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实现医药产业研发生产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近年来,省药品监管局坚持寓服务于监管中,持续提高监管效能,以严格高效公正的监管服务医药产业发展。将涉企许可事项全部纳入“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事项清单,印发《青海省第三方药品现代物流技术指南》,引导市场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实现我省近十年新药获批的历史性突破。
2023年,省药品监管局受理并获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请和生产许可较上年增长130%,全省医疗器械产值由千万级跃升至超亿级;医药制造业较上年增长21.7%,中藏药产业稳步发展,中成药产量2056吨,较上年增长24.6%,4个单品种销售过亿元,中藏药特色产业集群初显规模。
强度:助企暖企常态化实施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企业满意是金标准。2023年初,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在全省范围内有序开展,37名省领导联点领衔,1300多家机关单位广泛参与,1万余名助企联络员帮扶1.3万家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5000余项,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3.6亿元,减轻企业缴费负担19.6亿元,金融机构减费让利1.47亿元,帮扶企业融资355.3亿元,发放续贷资金7.4亿元,保障用工1.46万人。
如今,这项行动已成为常态化工作,省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完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企业问题,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政策供给。
春节后,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让民营经济站上“C位”,发出全面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员令。会上,省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33条具体措施靶向发力,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紧接着,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挂牌成立,当好民营企业的“贴心人”和“娘家人”,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参加大会并获得表彰,我深感荣幸。助企暖企春风行动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公司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政策,有效减少经营成本。去年,公司年销售收入达700万元,为我们坚守主业、做优企业坚定了信心。”大会召开当天,西宁腾祥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树强感慨,“党和政府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我们备受鼓舞,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