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聚焦青海两会】青海:2023年全省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6%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1-24 23:26    编辑:管理员         

  1月24日,青海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安世远就以加快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为引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守护“中华水塔”,全面推进美丽青海建设有关情况作新闻发布。

  安世远介绍,我省研究制定全面推进美丽青海建设的实施意见,紧盯重点领域、主要指标和关键环节,围绕蓝天、碧水、净土目标,深入攻坚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党中央、国务院考核我省2022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结果为“优秀”。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开展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狠抓抑尘、减煤、控车、治企各项举措落实,助推空气质量稳固改善。全省共淘汰燃煤小锅炉144台537.39蒸吨,燃气锅炉完成低氮改造205台1552蒸吨。淘汰高排放老旧车14871辆。实施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完成声环境功能区区划评估和87台(套)噪声自动监测点位建设。2023年,全省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6%,PM2.5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较上年同期下降5%。

  在水环境保护治理方面,坚持“三水”统筹、人水和谐,开展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治理修复攻坚行动,持续推动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配合开展三江源地区“护航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湟水河专项巡视,全力推动湟水流域问题整改和水质改善。继续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推动城镇、工业园区加快补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提升污水治理效能,聚力建设“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全省35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持续保持100%,黄河干流、长江、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湟水河出省境断面平均水质为Ⅲ类,青海湖等重点湖库水体优良。

  在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风险防控方面,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着力构建“防、控、治”一体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因地制宜加强农田退水污染防控,加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有序推进112家重点监管单位土壤隐患排查“回头看”,全省重点建设用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100%和99.56%以上。开展全省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风险管控,严格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持续推进西宁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无废城市”建设。全面启动新污染物治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模式试点示范,支持西宁市、海东市实施26个村庄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9.9%。

  安世远介绍,前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已基本完成,2021年黄河流域警示片反映我省问题已整改完成,2022年警示片反映我省问题整改进度达92%。省级生态环保例行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率达80%。

  安世远介绍,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23914人次,检查企业8829家,查处违法企业296家,行政处罚280起,罚款3777.65万元。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发现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落实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对12起举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属实人员发放举报奖金2.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