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争分夺秒进行救援
——灾后第二日海东市震区见闻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陈俊 李庆玲 顾植霞 张得俊    发布时间:2023-12-21 07:59    编辑:管理员         

12月20日,记者在我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喇家民俗村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看到,群众生活井然有序。目前,抢险救援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12月20日8时左右,一轮喷薄红日自东山而出,这是地震发生的第二个早晨。这个清晨,受灾群众因为住进了温暖的帐篷、吃到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喝上了安全放心的饮用水,日常生活得到保障,隐藏在心头的受灾阴霾被慢慢驱散。

  清晨,记者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县城出发,沿高速向灾情较严重的道帏藏族乡挺进,半小时后便到了道帏乡政府所在地。再沿着蜿蜒的山路向牙木村驶去,一路上不时看到大小不一的滚石和占了公路一半路面的土石方。当地路政部门正投入大型机械清理“肠梗”路,养护工人则跟在后面用扫把路面清扫干净。

  在牙木村党员活动中心广场上,20多顶蓝色救灾帐篷矗立在安置点上。在位于广场西北角的空地上,成袋的块煤堆积成山,一群村民在村党支部书记公巴才仁指挥下加速搭建帐篷,旁边几个小朋友在嬉戏打闹,年迈的老奶奶坐在文化长廊条椅上晒太阳拉家常。

为受灾群众提供免费拉面。

  走进村民普华才让一家所住的帐篷内,炉火正旺,帐篷内温暖如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馍馍喝熬茶,见有人进来,便热情地让大家品尝。普华才让还打开几个纸箱子,给大家看看送来的蔬菜、肉、蛋、奶及挂面等物资。

  普华才让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村里的电力和通信中断,道路堵塞,许多村民的住房房顶垮塌,墙面有不同程度的开裂,院墙倒塌,吃的穿的用的都被压在了废墟下。

  “就在乡亲们无助时,村上的党支部书记、循化县住建局派驻牙木村第一书记马海军第一时间出现,迅速组织我们向安全地带转移,不久县乡领导也赶了过来,顿时感觉有了‘主心骨’。现在我们有安全温暖的帐篷住、有干净水喝、有热饭吃,感恩党、感谢政府!”普华双手合十地说。

武警青海总队医院为安置点群众看病。

  就在普华才让一家围坐一起吃早餐时,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的街道上,马俊海自发准备的免费拉面店开张了。他将自家店里的厨房操作台搬到室外空地,在店门口搭起炉灶烧沸了一锅热汤,开始煮面。

  “大姐你坐这儿,我们给你把面送过去。”“能吃辣吗?吃不吃蒜苗?”……一碗碗热腾腾的牛肉面被送到受灾群众手中,大家围坐在一桌吃面喝汤聊天。此刻,室外温度低至零下,但一碗面让受灾群众吃在胃里、暖在心里。

  “昨天下午一通电,我就去采购了食材,今早清早支起了摊子,就想让大家早一点吃上一口热饭。我在这街上开拉面店三年了,灾难无情人有情,我们也要为抗震救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马俊海说。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一份份爱心力量的汇聚温暖了受灾群众。确保转移安置群众有安全临时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热饭吃、有棉衣穿、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维护灾区社情民心稳定,党员干部积极作为、冲锋在前。

  在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的集中安置点上,记者看到受灾群众都已住进帐篷,帐篷里简易床、被褥、棉衣及其他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村里的妇联主任马小英穿梭在各个帐篷里,统计人数和群众所需物资。

领取物资。李庆玲 陈俊 顾植霞 张得俊 祁国彪 摄

  马小英介绍,村里共有36户177名村民的房屋被毁,还有很多村民家里的住房存有裂缝,住在家里肯定不安全。我们在19号下午搭建起了34顶帐篷,组织受灾群众住进了帐篷里,目前还在陆续安置。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金田村村民杨寿林在地震后,第一时间挨家挨户去敲门,组织村民紧急避险。在他开车去叫醒其他村民的过程中,当车灯照到村子东边的山根时,他看到了一大团像洪水或泥石流的“东西”在向村子“奔涌”过来。

  杨寿林说:“当时不知道是啥,就听到它所经之处发出‘噼里啪啦’像放鞭炮一样的声音,我看到树木全部倒下了,冲进房子里太危险了,就赶紧喊居住在那一片的邻居先往安全方向跑。”这一叫一提醒,杨树林救了7个村民逃离险境。

  随后,排查村民受灾情况、安置受灾群众、组织发放物资,地震过后,杨树林积极配合村“两委”和救灾人员开展工作,尽显一名预备党员的担当。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闻震而动,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

  地震发生后,海东市消防救援支队第一时间调集支队重型救援队和灾区发生灾害的相邻所有救援队伍,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第一时间对每一个乡镇和村子进行摸排和疏散人群,并根据村民的引导对被困人员展开救助。

  记者在草滩村见到海东市消防救援支队双拥路特勤站站长助理刘晓鹏时,他正在和队员们对4号场地进行救援。4号场地是一处几乎被淤泥淹没的房屋,共有4名被困人员。刘晓鹏介绍,经过搜索和救援,已于20日上午救出了两名被困群众。

  从19日凌晨3点多到达救援现场,海东市消防救援支队的队员们已经连续奋战了30多个小时,在不间断的清淤救援中,队员们克服低温和过度疲劳等困难,只为争分夺秒,早日解救每一名被困群众。

  在草滩村的受灾现场,重型机械不间断地采用接力传递的方式进行清理淤泥,武警青海总队的医护人员入户给村民看病治疗,国家应急通信的工作人员全力抢修通信,公安民警特警战士维护救灾现场秩序……

  夜幕降临,灾区一线、安置点外,一辆辆满载救援物资的车辆正源源不断地抵达,它们排成一条长队,织起一条救援“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