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道堵塞,周边臭气难闻,居民想挖开管道,一楼商铺老板不同意,该怎么办?”
今年9月,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气象路社区多位居民,就想挖开污水管道疏通,一楼商铺老板怕影响经营不同意问题,反映至气象路社区百姓说事点。
“涉及到多位住户,污水管堵塞臭气熏天,群众正常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当初,收集到这条民情民意后社区网格员陈征忠第一时间汇报。社区启动“你言传我就办”机制,及时协调城建、物业等力量,迅速展开矛盾化解。
很快,居民污水管道堵塞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浩门镇有常住人口58459人,气象路社区就占2万余人。作为浩门镇人口最多的社区,随着新城区的建设,社区内人员构成较为复杂且流动量较大,此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浩门镇依托“红色党委”堡垒机制,创新推出以“党建引领、两张清单、三事分流、四方共建”为服务机制的“你言传我就办”社区治理品牌。
“处理这些矛盾纠纷不仅要快,还要联合多方力量,争取一次就能将矛盾彻底解决。”浩门镇党委副书记吉军甲坦言,别看社区每天处理的都是些邻里吵架、夫妻拌嘴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这些小事放任不管,就容易“拖”成大事。
“你言传我就办”社区治理品牌,构建党建工作联做、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力争做到服务群众无缝隙、无空白、无盲点、无遗憾,切实增强服务居民的工作实效。
“国庆期间,有辖区居民打电话联系社区网格员,她因感情、财产纠纷被一男子多次威胁和骚扰。”气象路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陈香,及时联系辖区派出所,并找到这位居民了解情况,双方因为感情纠纷和经济纠纷产生矛盾,陈香又联系法院,经过多次调解双方达成和解。
如何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浩门镇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治理触角向小区延伸,以网格建设为抓手,推动机关单位、社区、物业、治安巡逻队所有资源全部进格入网,建立起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四方共建、多元共治”的工作机制。
通过全面推行“四方共建”联动模式,实现组织联建、活动联办、应急联处、资源联用、治安联防、服务联动,提升了社区治理精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居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四方共建’后,能更快地发现矛盾隐患,也能更快解决矛盾纠纷。”陈香笑着说,以前社区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很多矛盾发现不及时,处理也不及时,现在调动所有能调动的力量,使得辖区网格铺的面广不说,分得也更细了。
“社区调解不了的纠纷,可以及时上报至镇司法所。”吉军甲介绍,浩门镇是县政府所在地,经济纠纷比较多,这类情况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会由浩门镇司法所集中受理,而司法所是他们处理矛盾纠纷的“最后一站”。
“有群众反映因承包方拖欠了工程款,导致他发不出农民工工资。”对这一案件浩门镇司法所所长陈治雄,印象特别深刻。当时他帮当事人确认签订承包合同细节问题,又联系在甘肃的施工方,整整花了一整天时间,磨破了嘴皮子,施工方最终愿意归还15万余元的拖欠款。
善治之下,向善从来都应是一股自觉的力量。
“多方合力,真正做到矛盾化解让群众既能口服,也能心服。”吉军甲话锋一转:“随着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和进一步精细化、规范化,基层自治能力也不断提高,现在有不少群众自发成为网格中的一员,群众的事由群众决定,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了!”
浩门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平台积极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宣讲,扎实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为激发居民参与乡村基层治理积极性,气象路社区还建立了以“居规民约”为依托,集乡风文明、道德教化、自治约束、行为规范于一体的“积分超市”,有效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政府服务水平也越来越好,像家里暖气不热等小问题都有人第一时间管,我们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还能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大家和和气气的没有比现在更好的了。”气象路社区五十多岁的雷文花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