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省文化和旅游厅】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公布 互助县入选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吴梦婷    发布时间:2023-09-19 07:42    编辑:管理员         

  9月18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中,我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入选。

  近年来,互助县深入开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发展壮大特色文化产业,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互助县积极挖掘传统文化遗存,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河湟文化保护工作深入推进。目前,全县有文物保护点305处,非遗项目73项,非遗传承人235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处,省级文化产业基地3家。

  在互助县,制作精美的刺绣不仅展示了大美青海的文化底蕴,也在一针一线间促进青绣技艺从高原走向大市场。全县精心打造了一批以土族盘绣为代表的非遗品牌和文化产业,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支撑。

  初秋,互助县丹麻镇青绣工坊内,一朵朵“太阳花”绽放在绣娘的指尖。看见有的绣娘对针法的运用不太熟练,国家级非遗项目土族盘绣代表性传承人李发秀便上前指导,回答绣娘们的问题。

  2021年,李发秀经营的青海发秀手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青绣就业工坊,20余名绣娘在这里找到了工作。不仅如此,工坊还定期举办刺绣培训,从青绣配色、图案绘制等方面提升绣娘们的技能。像这样的青绣就业工坊,在互助县有30余家。互助县金盘绣公司对青绣就业工坊开展网格化管理,统一发放订单,统一回收绣品,再发往各个销售点售卖,增加绣娘的收入。

  目前,互助县长期从事盘绣手工技艺的绣户达3000户,季节性生产绣娘5000余名。2022年,实现盘绣销售收入2870万元。此外,互助县打造了“老家东山”“福地东沟”“蔬果台子”等乡村特色文旅品牌19个,积极培育景区景点农文旅融合、游购娱俱兴的新业态,带动群众稳定增收,推进全季、全域乡村旅游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