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在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中心副主任安丽丹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此次国家公园论坛,国家林草局正式发布5个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规划期是2023年到2030年,规划提出了未来保护管理、监测监管、科技支撑、教育体验、和谐社区等方面重点任务,特别是明确了具体指标目标。
对此,安丽丹说:“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青海省第一个国家公园,从第一个体制试点到第一批正式设立,通过组织实施一系列原创性改革,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彰显三江源特点的国家公园体制创新之路。自设立以来保护成效显著,林草地综合植被盖度上升到74%,藏羚羊种群数量恢复到7万余只,雪豹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稳定健康。”
安丽丹说,当前,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国家公园法”列入国务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年内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为了加强过渡期保护管理,印发出台了《关于加强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公园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推动出台了《国家公园设立规范》《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等5项国家标准。与中国科学院联合成立国家研究院,国家林草局指导各国家公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在谈到祁连山国家公园时,安丽丹说,祁连山国家公园经过体制试点后,体制试点经验以及相关工作有一定的基础,接下来要充分发挥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强相关政策协调配合,推动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