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专家学者齐聚治多共话唐蕃古道文化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李增平 治文    发布时间:2023-08-10 07:39    编辑:管理员         

  为了更好展现县域内源文化·唐蕃古道文化所形成的中华文化大融合景象,8月1日至6日,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委、县政府举办第四届全国嘎嘉洛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生态旅游高峰论坛和《三江源生态》杂志治多特刊发行仪式。

  本次论坛研讨会主要围绕源文化、长江楚玛尔七渡口等学术主题进行学术研讨,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话唐蕃古道文化。

  公元641年,一支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从唐朝长安城向青藏高原布达拉宫进发。一路走来,横跨1500多公里,跨越千山万水,留下了汉藏民族交往史上最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一个是吐蕃王朝的赞普松赞干布,一个是大唐文成公主。这是一条连接民族友谊的古道,既是走向和平的大道,又是串连历史的线索。

  作家、嘎嘉洛文化和源文化学说创建者文扎认为,唐蕃古道分东段和西段:东段指的是从长安到鄯城的路程,西段即从鄯城到逻些的路程;唐蕃古道西段到柏海(扎陵湖)为止,有较确切的记录,到牦牛河,就语焉不详。然而,通天河是唐蕃古道上绕不过去的一道天堑。进入玉树境内,有南中北三线通往拉萨。中线是古代汉藏之间的重要官道。当看到通天河七渡口南坡上那条被踏成垭口的古道时,就能窥见古道曾经的壮观景象。古道北线跨越昆仑山口向西南延伸。

  “当年文成公主入藏,我们有理由认为取道中线进藏。”文扎推想,文成公主进入拉萨时出现了从4个方向同时入城的现象,由此可推断,当时至少有4条路线同赴拉萨的公主进藏队伍,因而在不知内情的人看来,每条进藏队都有公主。走到通天河边,必须跨越这条天堑。古时在800多公里的通天河流域,大的渡口只有嘎域白塔渡口和楚玛尔七渡口。而能够承受上万人安然过河的渡口,唯有七渡口而已。七渡口是唐蕃古道上的必由之路,因而也是文人史官笔下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七渡口是唐蕃古道重要节点之一。”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巴表示,唐蕃古道七渡口及治多县沿线的众多遗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值得深入挖掘,传承弘扬。

  嘎嘉洛文化学者、治多县作家协会主席东周文加认为,这条大道不仅仅是民族大团结的金桥,还蕴含了文化与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价值。

  藏汉语翻译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李佳宁(仁青贡布)说,羌塘草原是嘎嘉洛文化的源泉,也是《格萨尔史诗》的主要传播地。通过亲身体验这里的原生态生活,人们可以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史诗艺人们的诗性思维以及他们诗性智慧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