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以高质量协商成果助推全省科技成果转化
——省政协围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动能”协商议政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张晓英    发布时间:2023-07-16 07:35    编辑:管理员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研究制定一系列工作举措和实施方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省政协党组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动能’作为今年重点协商议题之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工作重大要求的生动实践,也是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和中共青海省委关于科技创新的部署要求的具体行动。我们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高质量的意见建议,让更多科技成果在江源大地开花结果,助力创新型省份建设。”6月20日,省政协主席公保扎西在主持双月协商座谈会时指出。

  当日,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桌而坐,围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动能”协商议政,就如何打通青海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展开头脑风暴。

  调查研究

  ——“把脉问诊”察实情

  脚下有泥、心中有数。做好前期调研是开好协商会的基础,也是提出务实管用建议的根本。

  “为开好此次双月协商座谈会,主席会议要求我们要深入扎实细致调查研究。为此,负责这一协商议题的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积极与省科技厅对接,收集相关政策法规、了解科技成果转化基本情况,确定了12项调研内容。”省政协副主席王绚在介绍前期调研情况时说。

  知情明政才能更好地参政议政。调研开始前,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召集15家单位和企业召开了情况通报会,邀请12名一线科技人员开展座谈交流,这为调研组提出“高精度”的意见建议提供了有益参考。调研中,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邀请部分民主党派省委、科技界省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等16人组成调研组先后赴西宁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进行实地调研,全面了解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还就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建设、转化服务体系建设等5个方面内容,赴福建、贵州两省考察学习。“整个调研过程全面扎实,深入细致,为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奠定了基础。”王绚说。

  调研组认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把科技成果转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着力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支撑现代化新青海和产业“四地”建设的能力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全国综合排名提升到21位,较上年晋升6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49.09。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东部、中部发达省区相比较,由于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发育度、企业承接科技能力的差距,与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协商议政

  ——“对症下药”出实招

  当前,创新型青海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了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型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如何助力青海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政协委员纷纷就此提出真知灼见。

  “2020-2022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达68.66亿元,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达573项,登记科技成果2025项。但由于缺乏完善的政策性科研转化服务体系做引导,市场上近千家科研服务平台无序低效运行,科研成果有效转化遇到瓶颈。”省政协委员、民盟青海省委秘书长李建梅发言时说。她建议,要健全政策性成果转化体系,推进产学研融通一体发展。建立健全具有青海特点、覆盖全省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框架,包括省级和市州两个层级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突出政策性运营体制重点;利用政策性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引导作用,使产学研畅通信息、深度融合,实现从科研成果到中试产品、再到产业化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青海省光能、水能、风能资源丰富,呈现“富光丰水风好,煤优油多气足,非常规能源潜力大”的特点,是清洁能源资源大省、富省。随着新能源规模不断扩大,新能源消纳和产业链培育成为青海省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破解我省新能源产业消纳不足的关键在于构建产销适配的能源输送网络,解决新能源产出与消纳的时空错位。”九三学社青海省委专职副主委杨永强在发言时讲到。为此,他建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我省架设直流输电网和换流站;以社区、乡镇、企业、移民新村等为单位,布局一批分布式能源微电站,通过建设交直流微电站,实现直流电并网而不上网,直接就地消纳;发挥智慧电厂优势,实现新能源的高效精准配给;注重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加快储能设施配套建设。

  省政协委员、青海大学党委书记李丽荣将关注点放在了我省高校教育上,她建议,深化学科交叉融合,聚焦青藏高原重大科学问题,高标准、高水平推进优势学科群建设;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打造成果转化集成示范样板,试点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共同建设多维度、多层次、全链条的成果集成示范基地。

  作为科研人员,省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洪伦结合本职工作建议,转变政策导向,提高专利质量;设立成果转化中试熟化专项,帮助科研人员通过公共中试基地或通过与企业合作对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中试研究,使技术走向成熟,达到企业拿来即用的目的;加强企业监管,促进科企合作;鼓励支持高校院所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门机构,快速培养技术转移转化专业团队;优化成果推介方式,提高转化效率;提高考量比重,调动转化积极性。

  “立足现有发展优势,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医院和企业等创新龙头骨干,启动我省高原健康养护的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方式联合组建协同创新的运营载体,实现产业链前后环节相互衔接、多单位多专业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是实现高原健康养护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省政协常委、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多杰发言时说,他建议,着力基础临床科研的新突破,拓展高原康养转化的新领域,打造健康养护基地的新模式。

  凝聚共识

  ——交流探讨汇合力

  “委员的建议务实具体、可操作性强,对我们持续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我们将认真梳理,积极采纳,抓好落实。”听完委员和专家们的发言后,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作出了积极回应。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侯洪波表示,下一步,将加大政策保障、注重协同联动、推进项目建设、营造守信环境,着力在补齐短板上下足功夫,在培育动能上做好文章,全力推进创新能力建设和成果转化工作。

  针对委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省科技厅副厅长苏海红表示,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支持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保障体系,持续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工作。

  结合职能职责,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贾乃鸿表示,将进一步加大人才人事政策的供给力度,以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能上能下”的竞争择优用人机制,助推高校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与科技部门的协同配合,结合人才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持续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结合人才需求实际,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探索新兴职业领域人员职称评审,推动评价的针对性、精准性。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端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高原医学基础研究和转化、高原临床医学研究和转化,充分发挥我省适宜康养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全力推动高原旅游和康养产业发展,积极推动高原习服训练研究行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转化。

  副省长刘超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协商成果,介绍了我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展和下一步思路举措。他表示,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努力在统筹协同、政策协同、手段协同、内外协同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