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牢记殷殷嘱托 矢志接续奋斗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6-29 07:36    编辑:管理员         

江源平

  1

  阳光所在,生生不息,入夏的高原大地,绿拥枝头暖,万物生光辉。

  繁荣的景象总是把思绪引向历史的关键瞬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两次踏上青海高原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青海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明青海发展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责任使命、奋斗目标等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为青海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行动纲领和精神力量,让高原儿女感到无限温暖和无比振奋。

  “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在2021年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海新的历史使命、擘画新的宏伟蓝图。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开局决定未来发展的全局,起步决定未来发展的后势,起势如何意义重大。有习近平总书记把脉领航、指明方向,青海更加有信心和决心、有定力和力量书写新的篇章。

  阳光普照,青海湖水天一色、鱼鸟共生,令人沉醉;柴达木盆地中,擎天而立的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羽翼驭风而行;恰金山下,牧民桑德合杰饲养的牦牛产下了60头牛犊,他心生喜悦……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涌动着勃勃生机与希望,向上向前通往无限未来。

  2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

  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历史性跨跃,完成了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得出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青海经验,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今的青海,探索出以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农牧业为架构的绿色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小省的发展蝶变。

  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青海啃下了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正在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作为西部高原欠发达地区,青海能在新时代十年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踏上新征程时拥有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十分不易。

  “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历史和实践给了我们深刻启示: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党领导人民成就伟业就有了最可靠的“主心骨”;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有了行动上的“指南针”。

  正是扭转乾坤的领航力量、点亮时代的思想光芒,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用心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如山厚爱,我们能够深切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战略思考、全局谋划,充分体现了顺应发展大势、把握时代特征的科学性,切中青海实际、指引发展方向的引领性,不忘初心、践行宗旨的人民性,谋划未来、指导工作的系统性,是做好青海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总方针总遵循。

  3

  殷殷期许含深情,谆谆教导催奋进。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好、大力宣传好、深入研讨好、坚决落实好,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厚爱转化为干事创业动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落实在青海大地。”第一时间学习贯彻、第一时间谋划落实,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在青海大地掀起,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一步一个脚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铿锵前行,奋力开创新时代青海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到总书记考察青海走过的地方调查研究,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有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会议,做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一以贯之、不折不扣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青海、心系‘中华水塔’、心系国家公园……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夯实党建基础,关注群众需求,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更好服务社区居民。”

  “要感恩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牢记殷殷嘱托,大手拉小手守护绿水青山,小手拉大手促进民族团结,让生活过得更幸福。”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行动方案》重点任务落实。

  ……

  牢记嘱托,矢志奋斗。

  青海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4

  打开中国地图,青海屹立于世界屋脊,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于此,莽莽昆仑、巍巍祁连雄亘其间,重要而特殊的生态地位,一目了然。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用“三个最大”凸显青海生态的重要性,“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青海时,深刻指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好“中华水塔”。

  站在民族复兴的大局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青海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生态保护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发生的变化,是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的。

  从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到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科技赋能生态保护到牧民吃上“生态饭”,从生物多样性的不断丰富到生态价值转化的探索,从居民开窗望绿、出门见水到绿色低碳发展……今天的青海,能够让人看到生态环境的明显变好,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明显提升,生动物种群数量的明显增加,人民群众源于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辽阔的大地、巍峨的冰川、奔腾的江河、镜子一样的湖泊、一碧千里的草原,诉说着山川之壮美,天地间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普氏原羚,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踏上新征程,青海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全方位推动更有力度、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奔赴。

  5

  一直以来,地处西北的青海,发展底子薄,粗放型格局得不到扭转,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而今,放眼青海大地火热的实践图景,一幕幕都显示出这里的发展变革。

  落后产能大规模淘汰,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起来了;

  在盐湖,逐步搭建起从单一钾肥开发到多产业耦合发展的循环产业模式;

  在瀚海戈壁,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建成,“青电入豫”大通道铺就;

  在辽阔土地上,春油菜、青稞、马铃薯等高原特色农作物现代种业制(繁)种示范基地、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国家级牦牛特优区建设起来了;

  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东工业园区,有了天合光能、宁德时代、中复神鹰、丽豪半导体等这样一批企业,这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的技术达到全国乃至国际领先水平,让青海发展更加有了底气……

  一点一滴,凝聚着推动高质量发展决心;一丝一缕,把嘱托编织成现实。

  “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有力指导下,青海的思路变了,模式也变了;青海的出路有了,信心就足了。

  新时代,在青海这个资源富集却又生态脆弱的地方,只有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海篇章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下的青海,越来越在认清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明确自身发展定位,产业结构日益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生机勃勃,经济新增长点、新的竞争优势在逐渐形成,走出了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地处西部高原的青海表现尤为突出,发展底子薄、任务重、发展不足仍然是我省现实之困……”要走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科学发展之路,还需久久为功。

  发展的难题依然靠发展解决,破解的关键依然是高质量发展,青海会在引领未来的变革中走得更远。

  6

  “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就应该是这样。”这是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爱老幸福食堂”考察时的赞许。

  在西宁,建成包括中央厨房和助餐点在内的“爱老幸福食堂”280多个,形成了“十五分钟”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获评全国优秀案例。解决老年人“一碗饭”“一张床”问题,体现出青海以一颗赤诚之心牵挂着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青海财力不丰厚,却集中有限的财力做好民生事业。多年来,青海坚持将75%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用“小财政”撑起“大民生”,用实际行动坚守人民情怀、诠释人民立场。

  从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从全体居民收入增速连续5年高于经济增速,到连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取得抗击新冠疫情重大成果,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因为以人民为逻辑起点、将人民当价值旨归,把人民二字贯穿到治青理政的方方面面,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让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大道如砥,不负人民。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把“民”字写大、把“民”事做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青海建设,把成就书写在物阜民丰、万家灯火中。

  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同藏族牧民索南才让一家人聊家常时说:“为什么老百姓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因为我们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民族谋幸福。”在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彰显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赢得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我们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7

  走进地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长江源村村史馆,从陈列的物件和悬挂的照片上可以看到,过去的长江源村村民住帐篷、睡地上、喝着冰雪融水、点着羊油灯、冬天拾牛粪……如今的长江源村,水、电、天然气、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有了自己的村集体经济,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学,呈现出一幅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的幸福和谐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当初考察这里时很欣慰,对村民说:“你们的幸福日子还长着呢。 ”

  民族贫困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性的变迁,不仅说明我们党兑现了“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承诺,也成为各民族共同奋斗的一个缩影。

  青海是全国少数民族占比最高和民族区域自治面积最大的省份,世代生息的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各民族,推动了青海各民族的大交融大发展。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心中牢牢扎根,青海深化民族团结“十进”活动,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加强中华民族史研究,建设社区“石榴籽家园”,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成为首个所有市(州)建成国家级示范的省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了全国前列,推动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为稳疆固藏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在青海,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进而厚植了家国情怀、培育了家园观念、夯实了精神根基、树牢了理想信念、坚定了正确方向,和衷共济,勠力同心,携手奋斗。

  “红军走了,村寨空了。村寨空了心不焦,心焦的是红军走了……”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早年流传的藏族歌谣,唱出了当年藏族对红军的感情。翻开在青海这片土地上写下的动人历史,各民族面对存亡绝续的关键时刻、面对共同的发展需求,休戚与共、命运与共,共同创造了今天共有的幸福生活和繁荣景象,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证明了团结和谐是各族人民的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只有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族人民,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才能同心同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8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新的赶考路上,要推动青海各项事业发展进步,关键在党,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这场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不坚持严查严惩,怎么能推动作风建设全面从严、一严到底?不刹住吃喝歪风,怎么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做到风腐同查,怎么能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不形成强大震慑,怎么能正风肃纪、激浊扬清?不发扬斗争精神,怎么能真正做到‘两个维护’?不扛起政治责任,怎么能对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面对6名领导干部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省委书记陈刚向全省党员干部发出灵魂“六问”。

  从形成第一批主题教育严密的工作推进体系,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到扎实开展以案促改专项教育整治,对作风问题动真碰硬;从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提质升级,到一体推进“三不腐”,彰显的是青海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坚定决心。

  打铁必须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青海坚定不移发挥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不断强化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更大胜利。

  9

  “展望未来征程,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青海必将迎来新的灿烂辉煌,我们信念坚定、信心满怀。”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今天的青海,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开拓进取、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昂扬姿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过硬作风。纵然前路仍有新的“娄山关”“腊子口”,也要相信历史必然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牢记殷殷嘱托,矢志接续奋斗,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转化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的生动实践,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本文执笔:秦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