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海关全力保障青海首次进口哈萨克斯坦亚麻籽。西宁海关供图
青海大力发展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栾雨嘉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青海,万山之宗,众水之源,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通道,通过“一带一路”,与世界紧密联结,释放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在对外发展多重机遇叠加下,青海发展迅速,不断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打造高原特色品牌,努力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出口优势和发展优势”,在现代综合物流中心建设、打造绿色生态走廊、开创全方位对外开放、输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等方面不断取得发展成就。
盛夏时节,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生态博览会成为青海“连接”国内外的重要窗口,“青货”出圈,在国内外市场上迸发出新的活力和潜力,持续加码的开放举措,不断扩大经贸发展的“朋友圈”,让世界倾听到来自青海的“声音”。
搭建发展“新平台”,释放发展新动能
从高原到沿海,从深居内陆到阔步向外,独特的地理位置为青海发展开创了崭新历史机遇,青海成为我国扩大向西开放的重要区域,具有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青海如何抓住对外贸易发展的“时机”,实现外贸经济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青海积极融入并促进“双循环”,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青海经济贸易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外贸方面,随着青海产业“四地”建设稳步推进,青海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稳外贸和外贸提质增效工作部署,构建起新的政策环境,树立起新的服务理念,形成了新的发展结构,打造出新的发展平台,培育出新的模式业态,开拓出新的市场领域,搭建起新的国际通道……以外贸高质量发展,有力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开放的平台更高——
2016年,建成运营青海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2019年、2020年,海东市、西宁市分别获批成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22年1月,西宁综保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封关运营,结束了我省没有高水平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历史。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创办了全国惟一以生态为主题的国际化、专业型展会——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初步具有了全国性品牌影响力。
开放的通道更多——
牵头谋划并联合西部五省区推进中尼陆路贸易通道建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首发面向南亚的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为中国同南亚国家贸易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新通道。开辟西宁至东京、吉隆坡等10条国际航线,完成青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地方版建设及推广应用,口岸物流时效大幅提升,运输成本持续降低。从2016年成功开行青藏地区首列中欧班列,到目前国际货运班列已通达9个国家12个城市,累计开行38列。
擦亮绿色“金名片”,彰显开放新活力
在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路上,青海不忘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的步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牦牛、藏羊、油菜、青稞、冷水鱼、枸杞等特有的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让“青字号”品牌叫得更响、品牌影响力更广,青海一直在探索。
“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选择有品牌、有特色的生态产品进行展示,讲述青海特点、高原特色农牧业品牌故事,让绿色有机成为‘青字号’农畜产品金字招牌,提升‘净土青海·高原臻品’品牌影响力。”青海省商务厅副厅长李雅林说。
品牌是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青海走“生态青海、绿色农牧”路子,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多策打造“青字号”品牌。通过建立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春油菜杂交制种基地、青稞加工基地、冷水鱼生产基地、有机枸杞生产基地,不断扩大绿色、有机、高品、安全的优质特色产品供给,持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特别是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以来,青海围绕大力发展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建立健全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做强农畜产品特色品牌、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农牧业循环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智力支撑等六大任务高位推动,绿色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是农畜业得以延续发展的最大动力,为全力支持青海打造“中国有机枸杞之乡”“中国冷水鱼养殖繁育之库”等高原特色生态有机品牌,西宁海关积极组织开展枸杞有机认证试点工作,全力助推枸杞重回中国《有机产品认证目录》;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和体系认证,13家企业的21种产品获得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5个产品获得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商标……
如今,随着青海特色农产品知名度、信誉度和竞争力的极大提升,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优质、绿色、生态”已成为青海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底色。
扩大经贸“朋友圈”,共享发展新机遇
开放带来进步,合作才能共赢。
据西宁海关统计,2022年青海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计进出口15亿元,同比增长58.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34.9%。其中,出口12.8亿元,同比增长90.4%,对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土耳其、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进出口值均超过亿元大关。2023年一季度,青海共与74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新增尼日利亚、孟加拉国、阿根廷、也门等11个贸易伙伴。
光伏组件和新能源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青海外贸“新三样”产品出口呈倍数增长,杜仲粉、穿心莲粉、胡萝卜、红皮大蒜等4种高原绿色农产品实现首次出口……显而易见,青海外贸不只是量增,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随着青海对外贸易“朋友圈”不断扩大,青海省货物贸易发展活力十足,国际市场贸易伙伴不断丰富,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力度不断加强。
外贸稳中有进,得益于更加开放的大环境。通过各类展会平台,企业结交了新客户,取得了新订单,开拓市场能力逐步增强,青海与相关贸易伙伴经贸往来更加密切。2012年以来,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青投资,共引进项目124个,累计投资额5.56亿美元。
为开辟好新路径、新通道,青海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助力构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出台促进外资增长、利用外资工作20条等政策措施,招商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出台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稳外贸10条措施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建立联点帮扶工作机制,扩大“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改革试点。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12个、青海特色商品国际营销网点19个、综合性进口商品展销中心16个……
开放是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未来,青海将持续借助展会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的经贸交流与合作,让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迈得越发坚实,高原特色产品在世界各地的市场空间不断拓宽。
手记:让“绿色”成为开放发展的“底色”
贯彻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由之路。
青海省地处西北,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迅速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开放多元包容的人文环境,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支撑平台和能源开发合作战略基地,是我国中西方经贸往来的重要支点,建设“美丽中国”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与中亚、南亚各国人民开展人文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今日之青海,积极借助各大展会平台和通道,推进国内外重点地区的深度融合,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新速度。
如果用关键词凸显青海经贸发展的特色亮点,“生态”和“绿色”居于首位。今日青海因生态美而生态兴,从提出“生态立省”战略到举办国内首个生态领域的综合型博览会,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转换为民生福祉、发展之能,进一步宣传展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推介青海生态特色优势产业产品,不断扩大青海在国内外的“朋友圈”。
这一刻,开放的脚步开始同频,发展的理念开始交融。
天空之镜绘就“诗与远方”、高原大地铺架“光伏蓝”、特色产品走向国际……近年来,青海不断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其作为践行“两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众多绿色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也让青海成为生态产品的供给地和输出地。
借助平台和通道主动扩大进出口,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青海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如今,青海特色优势产品出口品类增多,“青字号”产品开始走向更多人的餐桌。
绿色与开放,让青海闯出一条汇聚要素资源迈向现代化的特色新路。未来,在高水平开放的路上,青海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