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从历史印记到红色产业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咸文静 金玥彤 张鹏    发布时间:2023-05-24 09:53    编辑:易娜         

  “红军走了,村寨空了。村寨空了心不焦,心焦的是红军走了……”在位于青海省东南部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流传着这样一首藏族歌谣。歌谣的背后,是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

  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3万余人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进入班玛县亚尔堂乡子木达沟。休整20余天后,红军在藏族群众的指引下离开班玛,继续北上抗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虽然红军途经班玛只有短短20多天,却是红军经过整个涉藏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青海历史长卷中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一页,为当地留下了独有的红色印迹和丰富的红色资源。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点热度持续升高,红色旅游已经成为青海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如何深度挖掘这段人无我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如何转型升级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带动地方经济?

班玛街头的红色元素。曹民锴 摄

  生动讲述红军长征在班玛的故事

  在子木达沟口南侧的石壁上,“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安庆宣”的标语依然清晰可见。

  1936年7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组成的左纵队3万余名红军战士,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从四川甘孜进入班玛县,在这里行军、休整、筹粮、宣传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等活动20余天,留下很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事迹。

  当年,红军抵达班玛时已极度缺粮。寺庙里有大量贡品,路边农田里的豌豆也即将成熟,但他们坚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挖野菜、捡牛骨头熬汤……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看到红军的这些行为,当地的藏族群众对他们的态度也从刚开始的不理解甚至躲避转变为主动邀请红军住在家里、住在寺庙,主动给红军送粮食、送牛羊,主动照顾、救治受伤的红军战士,在红军离开时,主动担当向导,把红军安全送出班玛,送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也正是通过这支队伍,让当地的藏族群众第一次听到了“共产党”“抗日救国”“解放”这些词,革命的火种从此留在了班玛。

  这些故事,没有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当地群众口中愈发鲜活生动。为了铭记这段红色历史,他们亲切地将子木达沟称为红军沟,把红军走过的桥称为红军桥,把红军喝过水的泉称为红军泉。

  一条沟、一座桥、一眼泉……其实,不仅仅是简单的纪念,自从红军长征经过班玛的事实在上世纪80年代初确认以来,当地党委、政府就为开发挖掘这一红色资源做了大量工作。

  1985年,县委、县政府在子木达沟口修建了具有藏汉建筑风格的“红军亭”,将红军长征经过此地时留在石壁上的长征标语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对包括红军桥、红军泉、红军路、红军哨所、红军墓等各类红色遗迹加以修缮,并把此处设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86年5月,省人民政府将该长征标语遗迹列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4月,班玛县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在红军沟挂牌成立“班玛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7月,县委、县政府正式建成“班玛县红色旅游展览馆”;

  2017年8月,班玛县红军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以纪念馆为主的一批红色旅游景点全部建成。

  “近年来,我们从打造青南地区‘红色旅游基地’为出发点,以铭记红色革命历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为宗旨,以红军沟崖壁上的标语为切入点,依托玛柯河原始森林秀丽的生态环境资源,坚持保护、开发和利用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品牌。”

  据班玛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扎西当周介绍,通过积极争取省州和上海援建资金,当地投资2000多万元,修缮和建成红军亭、红军墓、红军桥等红色景点。并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新建红色教育中心、教育基地、纪念馆等一大批旅游基础设施。

  “欢迎大家来到班玛红军沟纪念馆,我是解说员尕桑拉毛。我们纪念馆的建成,充分展现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和英雄壮举,旨在弘扬红色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激励我们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走进纪念馆,一封封电报、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完整呈现红军长征途经班玛的历史。去年班玛县对纪念馆进行声、光、电提升打造,对馆内展陈内容进行重新布置,创新现场教学方式。

  “全新展陈打破了纪念馆原有的展览布局和展陈风格,结合我们县的特点,增加了草原等场景复原,雕塑、模型等艺术展现形式,以传统文物展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复原模拟场景与高科技展示场景相衬托,展示电文、日记、生活用品等革命文物。”

  提起纪念馆的变化,纪念馆负责人仁增尼玛说:“之前讲解都是以展板为主,去年提升打造后,更多地利用了声光电的手段,通过融入多媒体全景体验、投影动态展示、沉浸式观展等互动技术,在进一步实现‘智慧’场馆的同时,提升了观展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让参观者的体验更直观、更具体。”

  “今天我们是专程赶来学习的,在了解完这段历史后,觉得这300多公里值了!”

  在纪念馆看到玛沁县优云乡党委组织委员当知才让时,他正和乡上一同前来学习的20多名党员认真聆听讲解。听记者问起参观后的感受,他说:“来之前没想到红军在我们果洛发生了这么多故事,他们跟当地群众的相处让我很感动,也深深地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班玛红军沟纪念馆,解说员正在向参观者介绍红军途经班玛的历史。咸文静 摄

  深挖精神富矿打造“红色班玛”品牌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让红色火种生生不息,需要激发教育的力量,让精神可感可知。在班玛县,你可以“瞻仰一次圣地、吃一顿红军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烈士墓、净化一次心灵、挖掘一种内涵、铸就一种精神”。

  “‘十个一’特色教育套餐是县委在学习借鉴井冈山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的特色课程。我们想通过它进一步提升红色教育的吸引力,常教常新、常学常新,让红色种子在人们心底生根发芽。”班玛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全说。

  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基调,以红色历史遗迹和精神瑰宝为载体,班玛县深化特色研究,创新培育和设计红色教育课件,不断在红色教育上做文章,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发展正能量。

  在省、州委党校的指导下,开发“红军长征在班玛”“党建+班玛经验”“长征精神助推民族团结”等精品课程,坚定传承红色基因,不断释放班玛红色故事背后的能量,结合实际推出1天至7天不等培训教育套餐,青海省长征精神传承教育基地(学院)具备各项培训教育条件。

  依托场地资源打造红色教育阵地,根据场合创新红色教育方式,结合场景提升红色教育效果,才能不断让红色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最近几年,班玛县深挖红色基因精神富矿,全面提档升级红色教育基地,高标准、高站位、高水平打造“红色班玛”文化名片,充分发挥“红军沟”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和红色资源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以青海省长征精神传承教育基地、青海省长征精神传承教育学院、“三大元帅”纪念雕像、文史馆、“红船”等为载体,开发多元学习课堂。

  除了推出“十个一”现场教学套餐,还举办以红色教育为主的各类培训班,并在“七一”“八一”等重大节庆期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红军沟开展缅怀革命先烈、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活动和党性教育,让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交流感悟、主题党日、重走红军长征路等活动形式,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觉悟,使班玛县的红色精神、文化内涵、教育功能得到进一步传承、巩固和拓展。

  近年来,班玛县接待省、州党校中青班学员7批330余人,接待省、州党政机关赴红军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414批次,共计1万余人,累计接待干部群众10万余人。红军沟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州级多项荣誉,国家和省州共76家单位在这里挂牌成立教育基地。

  教育基地建设不断得到巩固拓展的同时,班玛县积极开辟宣传渠道,加强对外宣传和推介,全方位打造“红色班玛”品牌,提升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们把与红军长征有关的红色足迹、红色记忆、红色启示、纪念红军在班玛作品选编成册,出版《红军长征在班玛》《红军长征来到班玛的故事》《中国工农红军在青海》等8本书籍。还积极举办红色徒步露营大赛、全省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大赛等各类大型活动,将班玛深刻的红色记忆、震撼的红色故事、厚重的红色历史向全州全省乃至全国进行宣传和推介。”班玛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曹民锴说。

三色班玛风光秀丽。曹民锴 摄

  “红色资源”引擎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三层碉楼式民居、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奔流不息的玛柯河水……班玛县东南部的亚尔堂乡王柔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2020年6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挂牌,2021年1月,被评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今年1月份,王柔村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青海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在王柔村村民口中,经常能听到红军刚来到班玛时,部落头人亚当旦落资助红军、藏族群众救护红军伤病员、藏族群众为红军当向导、红军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和红军战士“红加”的故事。

  独特的历史赋予王柔村独特的资源,研究红色历史、开发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成为当地发展的有力抓手。

  “我们以建设‘红色村’为切入点,激活并增强了村民的‘红色基因’自豪感,通过用活用足精准扶贫政策,搞建设、兴产业,打好了脱贫攻坚战,村容村貌得到了历史性的改变。”亚尔堂乡乡长格日才旦告诉记者,下一步,乡上将继续依托红军沟革命遗址的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把丰富的红色生态资源优势及乃亥太官寨的文化优势,转化为农牧民致富的产业优势。

  机遇不仅仅在王柔村。

  “随着‘红军沟’景区的开发和利用,我们也尝试推动红色文化与教育培训、乡村旅游、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使红色教育助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就拿班前村来说,群众已经开始盖房子开办藏家驿站。”灯塔乡党委书记乔才让告诉记者。

  在“红色资源”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新引擎”的同时,“红色”正在班玛县释放更多的活力。

  根据全省旅游“一圈三线”中“大年保玉则”旅游经济圈精品战略布局,班玛县树立大区域、大产业观念,重点围绕“红军沟”、玛柯河原始森林、佐毛沟温泉、知钦寺、白扎寺等景区,科学编制了全县旅游发展整体规划,并按照外圈、核心,层层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编制了《班玛县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理顺和优化了红色旅游发展体制机制。

  “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吃、住、行、购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对县域内宾馆、旅店、餐饮等服务行业基础设施进行提质升级。”据扎西当周介绍,目前班玛县有各类宾馆、酒店25家,床位数1000余张;有各类餐馆35家。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水平及红色教育功能日臻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党中央作出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决定后,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将班玛县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班玛)建设工作。

  目前,总投资2000万元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班玛)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项目主要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应急救援中心、游步道、自行车道、游客解说教育、流量监测系统等内容。现已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应急救援中心主体工程和附属设施设备、游步道、自行车道、旅游厕所等90%的施工量,进入内部装修及设施设备采购阶段,预计今年7月底全面完工交付使用。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班玛)建设是红色文化当代价值挖掘的新机遇和新动能,是红色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也是红色教育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的新场景和新载体。”在王全看来,该项目的建成将丰富班玛县红色文化,强化红色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关联,深化红色旅游与周边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的有机结合。“接下来,我们也将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为抓手,精心打造红色特色小镇,创建好红色长征文化教育示范县。”

  手记:“沉下去”挖掘历史,“跳出来”发展旅游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红军沟采访时,正好赶上提升打造后的班玛红军沟纪念馆开放。相比之前,如今的纪念馆不仅对展陈内容进行了重新布置,还利用声、光、电以及影像投影等现代展示技术,模拟和复原了红军经过班玛的场景,使展陈内容更加生动。

  不仅仅是点上的升级,从顶层设计——《班玛县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来看,红色旅游依然在全县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从红军亭到红军桥,从红军泉到红军路,从红军哨所到红军墓,虽然87年前的那个夏天,3万余名红军战士在班玛停留不过20多天,但他们所留下的不朽的红色印迹,不仅是历史积淀,更蕴藏着巨大能量,融入一代代班玛人的血脉和灵魂。

  有人说,红色资源既是传承红色历史的载体,也是推动地方发展的源泉,还是惠及群众的财富。从这一角度来看,这段红色历史可以说是助推班玛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独家秘笈”,当地发展红色文旅产业、以红色资源带动地方发展的探索从未停止。

  但是,拥有的这张“王牌”的班玛县,怎样才能将资源利用最大化?或者换个说法,随着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如何让三色班玛的红色更红、底色更亮、内涵更深、底蕴更厚,是班玛县面临的课题。

  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提到红色旅游,总会想到“思政课”和“千篇一律”。但在最近几年,“红色旅游市场趋于‘年轻化’”“红色旅游新体验受热捧”的新闻屡见报端,他们认为,除了传统的红色纪念馆、博物馆外,还有红色专题游、红色演艺、红色深度游等各类全新的红色旅游产品出现。特别是随着AR、VR等新技术的运用,也让不少红色旅游景区的展陈模式从静态、单一转变为动态、沉浸式,让红色旅游有了新的“打开方式”,这些都加速了红色旅游“破圈”。

  就班玛县实际情况来说,应该还有不少红色历史值得挖掘,有不少红色故事值得讲述,在“沉下去”挖掘历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跳出来”发展旅游。

  举例来说,国家一直强调要发挥红色旅游在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作用,目前,党员和青少年是红色旅游的核心客群,成为红色教育的重点对象。针对这一群体,参观纪念馆,观看展品、图片,听工作人员讲解等红色旅游“传统套路”越来越“玩不转了”,不少业界人士认为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红色旅游项目成为大势所趋。可以说产品创新是红色旅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源泉。而这些内容,我想,正是班玛县红色旅游需要迎头赶上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