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亮成绩、展形象,二十大精神在支部”一线巡礼】
致富莫忘帮乡亲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5-23 07:14    编辑:管理员         
邓家村村民们正在进行饲用玉米种植。牛玉娇 闻皓/摄

  “现在政策好,户户建高楼,家家奔小康,处处好景象,养殖业的利益好,农民们存款多,新农村好事说不完,二十大的精神放光芒……”

  “党建引领来治理,爱党爱国爱家园,创新创业树新风,致富莫忘帮乡亲,创新创业奔小康……”

  5月19日,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阴镇张家沟村,干净宽敞的村中心广场上,精神焕发的老年人吹、拉、弹、唱,悠扬的青海“贤孝”一曲接着一曲,歌唱美好生活。

  “这是党的二十大后,我们曲艺队自己编的词,还有村规民约等很多曲子,闲了就唱一唱,跳一跳。”

  曲艺队队员李树兰笑着翻看厚厚的曲目本,她身边的队员们,女的化着淡妆,男的穿着干净,各个神采奕奕。

  2019年,张家沟村与邻居邓家村、童家村共同探索“党建引领、村村抱团、联合发展”的发展路径,成立联合党总支,将《村规民约》里“致富莫忘帮乡亲”“创新创业树新风”的理想照进了现实。

  而2019年以前,三村“各自为营”“分散发展”。

  童家村优先成立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种植饲用玉米,收益良好,作为“邻居”的邓家村和张家沟村“可望而不可及”,邓家村用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购入播种机、耕地机,却没有集中连片的土地,张家沟村的劳动力如“肥水”,源源不断输往贵德县城和西宁地区,就是“流不到”自家田里。

  “何不把三村的资源整合起来,抱团发展?”

  河阴镇一位干部随口一提,成了河阴镇党委狠抓乡村振兴工作的新思路。

  抱团体现在哪里?变化又在哪里?

  河阴镇党委副书记申鑫说:“三村抱团后,有三个共享模式,一是播种机、收割机等农用机械错峰共享,二是三个村里的劳动力共享共用,三是信息共享,随着三个村饲用玉米、荷兰豆等产业不断壮大,销售订单源源不断,各村共享客户,共谋发展。”

  5月19日,在邓家村田间,覆膜机穿梭其中,一颗颗玉米种子被埋入地里,一块块平整的饲用玉米基地,覆着整齐的地膜,在阳光下泛着亮光,小小的玉米种子寄托着村集体和全体村民的希望。

  前来打工的村民牛玉英正在地里覆膜,说起现在的生活,她用几个“好”字概括:“家里的4亩(0.266公顷)地全部流转给村集体了,一年有1000多元流转费,儿子媳妇在外打工,孙子们也都上学了,我没啥事,也出来打工,就在家门口,好得很,村干部也很好,每次过节村里都会搞活动,心情也好。”

  三个村统筹发展,以邓家村神泉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辐射带动童家村、张家沟村共同发展饲用玉米、荷兰豆种植。

  去年,三个村3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童家、邓家、张家沟三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分别达到48.2万元、46万元、12.6万元。

  产业兴起来,农民富起来,张家沟村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前些天,在邓家村和童家村,村“两委”班子挑选了垃圾分类试点,为村民们普及了垃圾分类知识,将张家沟村率先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普及到“自己家”。

  如今,三个村家家户户门口放着“四色”垃圾桶,门前贴着“三包证”,贴在家门口的人居环境治理“三字经”人人耳熟能详。

  “屋里外,勤打扫,倒垃圾,用筐袋,家什物,整齐放,家禽畜,入圈养,爱环境,心舒畅”,申鑫说,“三字经”的普及工作刚刚开始,三个村农舍整齐划一,垃圾共同焚烧,人居环境共同整治,村容村貌日渐靓丽。

  邓家村党支部书记马得才说:“现如今,村里的集体经济好了,村容村貌好了,村风民风好了,大家凝聚力强了,素质和积极性都高了。”

  马得才说,以前村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单一,现在联合党总支“人多力量大”,“文明实践活动”“先进评选”“道德讲堂”“文艺汇演”等活动频繁,村民就看哪个村的先进模范多,哪个村的志愿服务好,党员们争当宣传员、监督员,村民们争当文明先锋。

  三个村的群众像“石榴籽”一样聚在党组织周围,处处讲团结,事事争优秀,到处好景象,好事说不完……